网站首页 > 军事历史> 文章内容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2018/3/15 13:52:4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同学们会不会苦恼高一的功课太多了呢?历史的知识点还是不多的,以下小编为大家提供一篇“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 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战乱和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4、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2、定义:从汉武帝时期起,酿酒、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由垄断。由工官负责生产军用的兵器和装备,皇族的生活用品。

  明 后 期 棉布成为的主要衣料,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一些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劳动力市场。

  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又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粉彩瓷器烧制技术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2、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

  3、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汉代:形成若干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临淄、宛、成都。

  5、宋代:“市”突破时空,商业活动不再受直接监管。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 也较完备;

  1、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

  2、春秋战国时期,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府的之下。

  2、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祖严禁商人“衣丝乘车”和购置土地,并“重租税以困辱之”

  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4、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大势,依然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原因:①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

  1、“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也有安定的文化方面的考虑。

  2、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

  3、“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导致中国被远远甩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评价:消极作用占主流地位。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影响: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队伍的壮大,为新主义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4、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和,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③后天畸形;④战争和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

  (1)总线和总任务:一化三(国家工业化,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

  (2)特点:①时间的长期性。②社会主义和建设同时并举。③“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

  “三改”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

  (2)历史意义:A、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在中国的建立。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B、内容:(1)指出国内先进的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2)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意义:八大的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基本内容:(1)思想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线)重点转移:以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线)重要决定:。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由此揭开序幕。

  意义:调动了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内容: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英荷战争的导火线: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2)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1)经济上:工业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使社会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东方从属于,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3)特点(与第一次工业比):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一些国家两次工业交叉进行;从重工业开始。

  (4)第二次工业的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垄断组织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6)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的开展。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背景: 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1)(创立时间:1967年)的机构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欧元的问世,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联合,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一体化。

  组织的特点: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贸易区。其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影响:对美国、、墨西哥德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相互弥补经济发展的不足,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是南北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加快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1)过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中国入世的影响:机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从而权益;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又使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悬殊更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