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内街道图书馆
狭小的房间内摆放着掉了漆的桌椅,生锈的铁架子上过时书刊落满了灰尘,门可罗雀的午后,一位百无聊赖的图书管理员恹恹地靠在椅子上……提到社区图书馆,你是否会下意识脑补出类似的画面?事实上,不少社区图书馆已在悄然改变,或是更新硬件条件,或是探索出更多功能,甚至紧随潮流,完成复合多种经营模式的“华丽转身”……
体育馆路街道图书馆
“比起戴老花镜看书,
还是唱歌弹琴更有趣”
职工之家、公共电子阅览室、市民学校……体育馆路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的三层小楼门口,悬挂着近十块名头各异的牌匾,体育馆路街道图书馆就藏身于这座“身兼N职”的小楼之中。
三间小屋彼此打通,一组组米黄色书柜各自沿墙放置,每间屋子均设有可供人阅读、写作、休息的桌椅沙发。据公开资料显示,体育馆路街道图书馆于2013年进行升级改造,面积110余平方米,藏书一万余册。书籍分为计算机、散文、政治理论等多个类别,甚至还有火爆美剧《权利的游戏》等热门小说。“我们最近新开了一间书画室”,管理员指着图书馆对面房间一张巨大的桌子,“给老人写写画画用的。”这间书画室沿墙同样放置了两组大书柜,多是养生、保健等适合老人的书。
环境温馨整洁,书籍报刊也不少,与硬件条件相比,读者数量却显得有些不太相称。上周四下午3点40分到5点左右的一个多小时里,除了一对“住在附近,刚刚找到图书馆,来参观一下”的母女俩,再没有其他读者。而这已经是记者第三次探访了,之前一周的周三、周五,记者各于下午三点、四点左右来过一次,也均没有见到任何读者。管理员表示,平时读者确实不多,“最近有两个要高考的小孩,因为隔壁装修下午会过来看书做题,这几天也没来了。”
管理员并不清楚读者不多的原因,记者询问附近居民发现,不少人甚至都不知道图书馆的存在。图书馆标示的“东四块玉南街甲11号”地址颇为难找,记者在东四块玉南街31楼处询问两位白发老人,虽然地图上看起来两者近在咫尺,但她们都表示“不知道社区里还有个图书馆”。而知道有图书馆的居民认为,平时图书馆早八点半到晚五点半的开放时间与大人工作、孩子上学的时间完全重合。周末如果有空,会偏向选择去活动和书籍更丰富、离家也不太远的首图。
此外,社区蓬勃的文体活动某种程度上也分流了一部分读者。五时许,一群大爷大妈从二楼下来,有说有笑地走出街道活动中心。一位大妈介绍,他们都是唱评剧的,过段时间要代表街道参加文化艺术节。“以前也会在一楼看看书,后来有了社团,就没空了。”大妈笑言,比起戴老花镜看书,还是唱歌弹琴更能吸引大家的兴趣。
永外街道图书馆
成为孩子“第二课堂”
日均人流量超过100
“开放时间”是大部分社区图书馆的硬伤,而永外图书馆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文章,加之改变策略重点,为社区图书馆开辟出另一种新功能。
上周六下午三点半,户外烈日炎炎,永外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的图书馆内却颇为安静凉爽。虽然位于半地下室,但天井和巨大的玻璃窗使得整个阅览室十分敞亮。一排排书架上,书籍按照“医药卫生”、“军事”等分门别类,摆得满满当当。
82岁的张老先生喜欢看政治历史方面的书,摊在他面前的是一本厚厚的《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早在2014年秋天,他就养成了“泡图书馆”的习惯。“早上我要锻炼,一般下午三点多睡醒了午觉过来,看上一个多钟头。”
在张老先生看来,图书馆条件很好,“干净、宽敞,冬夏温度舒适,但缺点就是不让随便进。”原来,永外图书馆位于新奥洋房小区内,进出小区需要刷卡。若不是小区居民,就得等有人出入刷卡时一起“蹭”着进来。“要实在没人,只能等一会儿,或者喊喊保安物业,一般也都能给开。”
而工作日的下午,图书馆会比周末更为热闹,小区的门因为不断有人出入,基本也不会关上。上周二下午一过四点,陆续有穿着紫色T恤的孩子三五成群走进阅览室,将书包依次堆在管理员桌角旁边,围着桌子看书、做作业。“自己写自己的,不许老是说话,眼睛抬高点儿……”孩子一多,管理员也时不时督促几句,图书馆颇有几分教室的味道。
据分管图书馆业务的永外地区文化中心工作人员郭静介绍,图书馆与附近的景泰小学有合作,是学校的阅读活动基地。“这些孩子都是景泰小学的学生,平时放了学家长又没下班,学生可以来我们这儿自习。每逢周一闭馆,还会专门为景泰小学开放阅读时间,老师带一两个班的学生过来上课。”
作为孩子的“第二课堂”,永外街道图书馆的关门时间为晚上六点半,也比一般社区图书馆晚些。二楼的儿童阅览区,红、黄、蓝等糖果色三层书架,最高不超过一米五,小学生可以轻易拿取。再配上手掌形的沙发和小巧的板凳,充满温馨童趣。一位老人带着四岁的小外孙坐在窗边,读着一本关于恐龙的绘本。老人称自己就住在附近,“这个图书馆特别重视孩子,关门时间又晚,带孩子来看看书挺好的。”
郭静表示,图书馆上下两层阅览室总面积达800多平方米,总共藏书48000册。“一部分是区图配,一部分是自己购买的。”开放学生自习功能后,每天平均人流量超过100。“读者以老人和孩子居多,因为书比较新,年轻人也会来。”
广内街道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书店、咖啡店
多模式化身同一空间
若只是单纯路过,很难想到下斜街一号院这个不起眼的小院子里,会隐藏着一家颇为“高大上”的社区图书馆。从隐蔽的入口进去,爬上几级楼梯,眼前便豁然开朗。原木色调的桌椅搭配着复古的印花桌布,随处可见的绿植使得挑高空间犹如花园般舒展,再加上轻柔播放的背景音乐,让人错觉到了装修考究的商业书店。
这里便是街道与社会资本合作,全面“升级”过后的广内街道图书馆。上周三下午三点半,店里只有一对祖孙和一位读报的老人。不多时,一对母子走了进来。小男孩选了本书,背靠窗户坐下阅读。管理员见状,走过来将窗帘拉起,笑着说“阳光有点强,对眼睛不好。”陪孙子来看书的奶奶赞许地向孩子妈妈点评着,“这个老师服务特别到位。”
“我们现在是一个馆,两种模式”。管理员指着一排排书架介绍,“那些贴了标签的书属于公办图书馆的免费借阅系统,可以用读者卡通借通还。”此外还有图书馆的增值服务,即与西城区超爱阅读文化传播中心联手打造的图书文化品牌“甲骨文·悦读”。读者可办理599元/年、799元/年两档价位的会员卡成为会员。以599元/年会员卡为例,赠送15杯饮品,全场消费8.5折,还能借阅会员区图书。
“桌子上那些没有贴标签的就是会员区的书,你能看出来相对都比较新。”管理员指向阅览室中间,如同书店般陈设的几张大方桌上,摆满了近年出版的新书、畅销书。这些便只有会员可以借阅,同时也向所有人出售。而除了看书读报,这里甚至还可以“吃吃喝喝”。图书馆提供简餐、饮品、蛋糕冰淇淋等,同一个空间内,存在着公共图书馆、书店、咖啡店等多种经营模式。“为配合大家时间,我们晚上9点才关门,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更多选择。”
“之前去过附近其他的社区图书馆,一进去就觉得,肯定没有新书,转头就走了。这里进来氛围就不一样,新的还挺多的。”小男孩的妈妈表示,她通常带孩子每周的下午来一次,考虑到可以在网上买书,暂时还没办会员卡。但她非常高兴附近能有这么一家“不一样”的图书馆,只是每次过来发现读者不多,让她有点惋惜。“这里刚开几个月,没怎么宣传,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呢。”
四时许,又一位母亲带着女儿进来,小女孩马上跑到儿童阅览区,翻看着米奇造型书柜里满满的绘本。这位妈妈称她们是第二次来,“家周围的图书馆都很旧,书的边缘打着那种老式的孔。发现这里书比较新,上次先生就办了张599元/年的会员卡,想让孩子养成有时间看看书的习惯。”顿了顿,她表示花钱借阅的种类还是不够丰富,“可能主要卖的就是一个环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