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军事历史> 文章内容

中国纪录片2017回眸:除了“记录”它们还是“时代的礼物

※发布时间:2018/4/14 3:08:0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近年来,在政策和产业的双轮驱动下,国产纪录片发展步入快车道。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产业价值都涵盖在纪录片的新型业态中。

  在2017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开幕式上,原国家新闻出版副局长田进发表主旨,鼓励纪录片人做新时代的记录者,并提出了四点要求:把握时代之魂、关注时代之需、聚焦时代之变、引领时代之风。

  如何理解时代是纪录片创作的终身命题,而如何看待时代中的纪录片也成为我们观察的另一只镜头。我们尝试从作品创作、平台搭建、国际影响三个方面来梳理纪录片对于这个时代的意义。

  现实题材纪录片用更加贴地的姿态,记录下这个时代中的“露珠”和“热气”,《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一支20余人的创作团队在省杜家镇驻扎了近200天,用基层的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去宏大叙事,用影像反映现实火热的生活。《镜子》折射家庭教育的困境和各个社会角色的真实生活和反应;《我们这五年》则从几百部、两千多集优秀国产纪录片中挑选出故事和画面,用影像勾勒出中国人这五年逐梦的历程;《回家过年》也通过10个故事、13个家庭、56个有名有姓的人物、14个省份,讲述了普通中国人的亲情与奋斗;《落地生根》在云南怒江两千多米的高山上坚守了大半年,用镜头解剖了中国扶贫的一个典型案例。

  一批反映党的以来新时代风貌的主旋律纪录片不断涌现,像《将进行到底》《辉煌中国》《创新中国》《超级工程》《大国重器》等用形象生动的影像语言,带观众领略祖国飞速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但它们也逐渐打破主旋律宏大叙事的传统,讲好故事、全民参与,让此类纪录片不断探索与创新。

  此外,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脱胎于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年代感。《传家本事》围绕“仁、义、礼、智、信、美”而展开,通过六个区域、六组关系体现六种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普通人的行住坐卧间体现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粹;《记住乡愁》寻访古村、古镇,追溯着一段段历史故事,记录着一幕幕现实情景。这些纪录片通过一些新技术、手段和呈现形式,传统文化也在纪录片中变得很时尚。

  在形态上,近年来的国产纪录片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突破,《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国宝三连图、国宝表情包、朋友圈小视频等迅速打入年轻人阵营;《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延续青春调性,邀请广受年轻人喜爱的演艺明星解说配音、演唱主题曲。《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也推出手机游戏,游戏中出现的人物、地点、美食、食材全部出自纪录片,打造“边看边玩”的用户体验。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央视纪录频道陆续推出了《航拍中国》第一季、《超级工程》第三季、《自然的力量》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创新中国》等,它们兼具人文情怀和内涵,既有时效热度,又有文化责任。

  在纪录片的生产领地上,央视纪录频道不仅有能力大制作,同时“小而美”“接地气”的精品节目集群也能产生较大影响。在过去的几年间,不仅坚守电视屏幕的传统阵地,更进一步开拓了互联网、电影院线等新阵地。作为国家级主流电视,央视各频道在纪录片生产与方面自身特色的国家话语建构和径。其在纪录片领域的生产和时长逐渐趋于平稳,呈现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

  自从《本草中国》试水周五920黄金档以来,许多卫视纷纷在晚间黄金版面安排优质纪录片,广东卫视《老广的味道》、东方卫视《本草中华》、湖南卫视《百心百匠》、浙江卫视《爱上中国》、卫视《我的新》等优质纪录片相继。这些纪录片在收视、口碑、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成绩,晚间黄金时段纪录片成为新常态。

  在2017年,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表彰特别节目也在山东卫视、陕西卫视、新疆卫视、上海频道、上海东方卫视、四川卫视、浙江卫视、湖南卫视、频道、卫视等10家上星频道。

  据2017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纪录片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专业纪录频道、卫视综合频道为主力,以新为助力的基本格局,专业纪录频道组成了中国纪录片的主力军,但创建品牌尚需假以时日。

  除了小荧屏,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第一季度和2017年,纪录片在大银幕上的表现也颇为抢眼。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票房已经突破4亿元。自3月2日上映以来,不断刷新纪录电影在国内市场的各项记录,在国内掀起了史无前例的观影热潮。在去年,纪录电影《二十二》收获了超过1.7亿元的票房,这在过去也是不敢想象的成绩。

  从电影院感受到的这种变化能进一步窥见纪录片的发展。题材越来越多样,艺术表现力越来越丰富。包括《我们诞生在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的上映都在间接说明整个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中国纪录片行业,政策红利进一步为市场红利。小荧屏和大银幕的双重突破都表明中国纪录片正逐步改变“叫好不叫座”的困局;互联网和电影院线作为一种重要的平台驱动力已经开始展现其潜力。纪录片产业化发展在深层次结构和多重领域都发生着重要改变。

  随着中国纪录片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纪录片的海外量明显增加,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国际传媒巨头将眼光投向了中国主题内容的联合制作,一批有影响的中外合拍纪录片不断出现。

  历时3年摄制的自然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在上映,票房跨越千万美元大关,也成为自然类纪录片中影史票房第8名。由和国家新闻出版联合支持,五洲中心牵头组织的“中国联合展台”陆续在戛纳、新加坡等国际知名影视节展上亮相。在其推动下,中国影视机构和作品越来越受国际市场的关注,海外资源和渠道不断得以拓展,合作形式不断深化,成为促进中外影视合作的有效渠道和重要途径。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以合作方式进入国际主流,成为了一种成功的战略,国际化并不仅仅呈现于国际合作,也表现于更多纪录片的“中国故事、国际表达”。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纪录片拍摄的内容宝库,纪录片制播的国际化也在2017年成为常态,合拍纪录片《这里是中国》、中英合拍纪录片《地球:神奇的一天》、中以合拍纪录片《中国制造》等展现中华优秀人文的作品大量涌现,既促进了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又增进了海外观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让中国文化界舞台熠熠生辉。

  在整个大众娱乐的时代,纪录片的拍摄和观众还只是冰山一角。相信通过努力能一定程度改编电视的,也能改变自身的境遇。

  纪录片的黄金时代是否到来还有待商榷,因为对照整体市场,纪录片与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纪录片的“黄金时代”仍可期,产业被低估的背后也往往意味着更大的产业动能和价值。

  越来越多的人会从重复娱乐、低俗搞笑中解放出来,接受更高品质、原创、深刻、真实的内容。时代给纪录片提供更多养料的同时,也给了其成为弄潮儿的机会。

  北师大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说:“纪录片是对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时代的一种记录,它不只是一种外在的观察与描摹,更是促进社会变革的一种动力,某种程度上讲它是忠于这个时代的,也是有力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