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捐主您在哪?”昨天,新快报在头版头条刊发紧急寻人启事(详细报道见新快报10月9日A09版)。清晨6时许,许多读者还没有在报摊上买到纸质,就已经通过新快报的轻了解到这一消息,一时间,微信朋友圈中不断被网友的评论刷屏:“浓浓的爱满满的正能量!希望你们尽快找到这位好心人,让捐款帮到他/她想帮助的人”“一百个赞!果断转发全城热搜!”“这就是广州慈善,随处可见的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名”……
遗憾的是,忙碌了一整天,新快报记者仍没有找到热心捐款人“新快报”。不过,根据读者报料,记者又“挖”出了两位热心公益的匿名捐款者。梦见找不到回家的路对此,广州市慈善会(以下简称慈善会)秘书长汪中芳表示,广州已形人公益的风尚。
“我有个朋友特别关注新快报的‘天天公益’版面,以前天天看,现在每天看轻。”昨日上午8时许,一位罗姓读者打来电话,称其好友“小林”长期匿名参与新快报公益行动,有时用孩子的乳名捐款,有时随便取个化名援助重症儿童。亲近的几个朋友都知道“小林”热心公益,尤其关注新快报刊登的求助个案,“有一次大家聊天,他在手机上看到你们报道的个案,好像是个患白血病的孩子,(他)眼圈都红了,马上捐了1000元”。
罗先生怀疑“小林”就是匿名捐款人“新快报”,但他新快报记者直接与“小林”沟通。“我明白你们要找捐款人的目的,因为如果没有指定使用范围,捐款不能马上给到求助人手中。如果真是他,知道这个情况,肯定会‘认账’的。”罗先生说。
不过,当新快报记者拨通罗先生提供的电话询问时,“小林”却笑着否认。“以前捐的钱就不提了。这次不是我捐的,希望你们尽快找到捐款人。”林先生说,他在一家外企工作,几乎每个月都会带6岁的儿子一起去医院探访新快报天天公益报道的个案,“那些孩子真得很需要钱,这笔捐款如果及时用于某个重症孩子的治疗,可能就是救命钱”。
昨日下午4时,通过一位活跃在助医一线的志愿者,记者又与另一位天天公益的读者取得联系,但这位同样多次匿名捐款的好心人,也否认自己就是“新快报”。
昨天临近下午6时,新快报记者接到广州碧桂园一位热心业主打来的电话,她告诉记者,“我专门找到自己的转账单,确定那天我在银行,回忆一下,觉得有位阿姨特别像你们报道里说的那个捐款人”。
根据这名业主的描述,当时银行里人不多,这位阿姨用现金捐款,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好像会讲白话,中间夹杂的普通话也说得很标准,身高一米五多。”该位读者告诉新快报记者,看上去老人有一定文化素养,填写单据时一丝不苟。“看了报道,知道做好事的人可能是碧桂园邻居,我很自豪!”这位读者笑着说。
新快报记者昨日下午查询了1.5万元的原始汇款单,发现单据上字迹娟秀、流畅,与上述热心业主所说不谋而合。但遗憾的是,到记者发稿时,仍未接到或寻找到捐款人的联系电话。
昨天下午,广州市慈善会秘书长汪中芳就“新快报”匿名捐款一事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他高兴地说,人与人之间相互帮扶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广州已形人公益的风尚,这种慈善生活方式体现在天天公益基金收到的每一笔捐款中。尽己所能,随手公益,这是一个现代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
万一找不到捐款人,这笔捐款该如何处理?对众多网友关心的这一问题,汪中芳表示,定向捐赠肯定是最及时最直接的救急方式,特别是对新快报天天公益报道的个案来说,每一笔捐款都是生命的助力器,但并非不定向捐款就无“用武之力”。
他进一步解释,慈善会在日常工作中处理过很多非定向捐助,大多有指定使用范围,“有人亲自到慈善会捐款,不定向,只说用于哪个领域,或助残或助学或扶老”。他笑言,非定向捐款的增长反映了对公益慈善的信任度增强,而针对某个机构或某个基金的非定向捐款,无疑体现着捐款人对公益项目执行方的信任,“新快报天天公益做得好,所以读者相信你们”。
作为新快报天天公益基金管理方的代表,汪中芳表示,该笔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尽快找到捐款人,按其意愿安排使用范围,万一联系不到匿名捐款人,这笔钱将进入天天公益基金,尽早服务于符合条件的申请者。“我们会用好每一笔,也会公开所有捐款的支出明细。”
汪中芳还透露,自从新快报天天公益板块推出线上捐款二维码后,慈善会每天都收到通过扫描二维码捐出的,其中不乏匿名捐款,但捐款人都会指定救助个案。“我注意到,有一位读者给每个见报的个案捐款,每人600元,这样的让我动容。”
注:捐款时请注明“新快报温暖×号×××(受助者姓名)”,如“新快报温暖1号吴再锋”。如需捐款收据,请在汇款时附注捐款收据回邮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请务必将银行的转账回执传真至新快报(传真),逐日明细以传真为准,分批公示以慈善会到账为准。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