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欢迎关注。
比尔·格茨又来了,这位“专家”前段时间刚美国“麦凯恩”号舰撞船是中国商船“广州湾”号做电子干扰妖法所致,2017年9月20日又在美国“国家利益”网站上刊文称中国正在开发一款神秘的激光武器,将2023年对美国发起光战争,美国卫星的就要到了。
他的一如既往的来自中事论坛,特别是在翻阅了军事论坛里有位军迷贴出的《天基激光武器系统发展》论文时如获至宝,认为文章承认了中国已经开发了口径0.6米、功率5-10万瓦级别的地基车载化学激光器,并对斜距600千米的低轨卫星实施了致盲试验。比尔·格茨坚称,如果不拿出对策措施,2023年这些武器就将实战化部署瘫痪所有美国卫星。笔者在下载并翻阅这篇文章后,发现文章的确提到了我国对低轨卫星致盲试验一事,但文中从未提到这次试验的结果,也没有任何关于2023年实战化部署激光武器用来反卫星的文字,这位比尔·格茨估计脑补的也是可以。
实际上,最先发展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的国家根本不是中国,俄罗斯和美国在冷战期间就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理论上看,激光武器具有速度快、瞄准性好、作战灵活、效费比高等优点,具备和干扰2000千米以下轨道高度卫星的能力。
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的杀伤机理分为软杀伤和硬杀伤,其中硬杀伤主要是利用高温和压力冲击效应卫星的构造体,射击时先向太空发射光束,天空中的中继光学系统将其反射到目标卫星上,实现硬杀伤,该种机理的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功率一般在几百万瓦以上。软杀伤指地基激光武器对卫星上的特定瞄准点进行精确,积累足够的热量使其失效(光学和红外卫星需要制冷才能保障探测灵敏度),当激光器和光学卫星传感器的工作波段相同时,就可以使得传感器饱和暂时致盲,或者因为热力效应永久性。显然我国在新疆这次试验既然称为致盲,应该是一次针对报废光学卫星传感器的致饱和。
不过这种激光武器致盲是受很多因素制约的:第一个因素是天气,在稠密的大气内激光光束会发生抖动、散射和转移,恶劣天气如雨雪雾霾更是没有任何效果(局座的雾霾防激光是有道理的);第二个因素太空系统必须时刻掌握目标的姿态与轨道数据,激光武器才能捕获目标,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相应的太空系统,卫星数据来源于美欧提供的公开渠道的不完整信息和我国自行发射卫星的遥感控制基站,在战时对敌国卫星发起致盲很难;第三个制约因素是激光武器系统本身的控制光束瞄准技术,相应的装置叫自动观瞄装置ATP,该设备必须实现光束能量的高度集中和目标精确追踪,目前尚未看到论文里提到我国有相关突破。
美国在1997年10月进行了首次地基激光反卫星试验,美国陆军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试验场使用了化学激光武器对轨道412千米高的报废卫星MSTI-3实施了致盲。2000年,美国的激光武器系统ATP设备对一颗低功率大气补偿试验卫星实施了,获得了成功。2007年又在新墨西哥星火光学靶场对一颗低轨卫星实施了,截止该年,美国已经研发出了口径3.5米和3.67米两种地基激光反卫星武器,功率超过1兆瓦,能力为我国试验激光武器的100倍。
俄罗斯反卫星试验开展的更早,早在苏联时期的70年代中期,fengliuyiye就在莫斯科以南地区使用化学激光武器对卫星实施了致盲试验,两颗美国洲际导弹发射井的卫星被致盲长达4小时之久,同年11月,又对另外两个美国卫星实施了致盲。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继承了研究,2007年开始研发更为先进的激光武器,目前已经拥有了两款可以用于实战的激光反卫星武器。
总的来说,发展地基激光反卫星武器是太空作战实战化的重要步骤,是不可的,但过分夸大我国的激光试验,甚至妄加压力就不对了,这位比尔·格茨本就是著名的宣传家,说这些疯话职责所在。但我们国内人必须对现状保持和认识,笔者已经见到很多相当高级别知识频频引用这个二货的研究来自证我国的强大无敌,这是不可取的!(作者署名:云上的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