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题材纪录片长期以来在记录人民军队时代风采、现代国防、引导官兵传承红色基因、聚焦强军兴军实践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上个世纪90年代,是军事题材纪录片创作最鼎盛、最辉煌的时期。如今的军事电视纪录片,在新下遇到诸多挑战,需要转变、不断创新,续写军事题材纪录片的辉煌。
军事题材纪录片,以军事活动、军事人物或军事事件为记录对象。长期以来,我国的军事题材纪录片在展示人民军队的时代风采、现代国防、引导官兵传承红色基因、聚焦强军兴军实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如今在新下,军事题材的纪录片也遇到诸多挑战,需要军事电视工作者转变、不断创新,续写军事题材纪录片昨日的辉煌。
上个世纪90年代,是我国军事题材纪录片创作最鼎盛、最辉煌的时期。一系列优秀的军事题材纪录片,曾创下过40%的高收视率,至今无法超越。那个时期的军事题材纪录片有这样一些特点:
1.引领了军事题材纪录片创作的热潮。我国军事题材纪录片的鼎盛时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大型纪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望长城》《》《》《新中国》《长征,英雄的诗》《中华之剑》《背负民族的希望》等,打造了军事纪录片创作的独家品牌,成为中国纪录片创作的扛鼎之作。学术界普遍认为,纪录片《望长城》《》《》在许多创作领域开创了中国纪录片重大题材创作的“先河”,不但为军事电视宣传的地位和作用奠定了基础,还为中国纪录片的创新和发展杀出了一条血。当时这些纪录片在国内频获大,长镜头、第一视角跟拍等拍摄创作手法引起了行业内的震动并迅速风靡全国,被运用到其他纪录片当中。
2.形成了军事纪录片特有的创作手法。纪录片《》之所以被专家、学者称作“开创了中国纪录片创作的先河”,是因为这个纪录片的创作者们对伟人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因此在拍摄视角上“大气磅礴”,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在纪录片创作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探索和突破。纪录片《》在央视的热播,创造的不仅仅是空前的收视率,收视率背后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伟人的敬仰与爱戴。曾有学者称:“在纪录片《》里,让人最多的是与、与军事、与国家、与人民的关系。而更能走进的却是的内心情感世界和正确对待观的态度,这在人们的心里是一道深深的烙印。”此后,大型纪录片《》的创作拍摄历时近3年,在创作上有了新的“突破”,获得空前成功。另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大型军事题材纪录片,是中日合拍的《望长城》。它从头至尾通过主持人的视角来“寻找”“探索”和“发现”,给人以真实、亲切、可信的感觉。此片在央视热播后,即引来许多业内专家、学者们对《望长城》“”“创新”与“突破”问题上的大讨论。就从那个时候起,不论央视还是其他省台的纪录片中,就开始有主持人频繁出现在一线采访现场的身影。
3.培养锻炼了一批人才。通过那些大型纪录片的创作,我军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作”的军事纪录片创作队伍。对于当时的那些军事电视人,用“艰苦创业、拼搏奋进、开拓创新”来概括他们对于的担当和对职业的是再合适不过了。他们敢闯、敢干,敢于驾驭大题材,敢于吃苦,甘于奉献,把军事电视人的担当真正化为创作的行动。他们以为,投身历史大潮,紧贴时代脚步,紧扣时代主题,创作出了一大批主旋律、发挥正能量和助推国防与军队建设发展、鼓舞广大官兵投身强军实践的优秀军事电视作品。同时,锻炼、培养和成就一批军事电视纪录片的优秀人才队伍。
近10年,随着国家经济和军队建设的快速发展,军事电视宣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军事纪录片创作无论从拍摄经费的投入还是拍摄技术手段上,较过去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东方主战场》《胜利日大阅兵》《铁在烧——志愿军铁原阻击战》与《甲午祭》等优秀军事题材纪录片均获得过国内多项大。但军事电视一些常态栏目中的军事纪录片,在创作发展中遇到一定瓶颈问题。
1.宣教式的宏观语态,缺乏感染力和力。一些军事题材的纪录片,宣色彩浓郁,使得片子的话语体系与基层官兵和普通观众相契合的衔接点不够多,一些作品缺少细节、语态生硬、不接地气,在诠释“人性”方面略显不足。特别是一些纪录片中的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缺少个性。一些纪录片创作浮在表面,抓不住现实问题,触不到痛处,戳不到麻骨,从概念到概念。缺少了思想内涵的作品,感染力大打折扣,使得观众在心理上。
2.同质化现象严重,纪录片独特视角不够。目前,军事题材纪录片信息维度的单一化状况依然突出,遴选视角一元化、思想维度单一,对军事纪录片本身缺少多样化的思考。一些纪录片选题虽有新意,但情理融入不深不透,大话空话套话多,实话真话新话少,解说词照搬照抄文件、、材料中的语言,作品看上去“有形无神”。一些纪录片刻意拔高人物思想境界,试图塑造出“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缺少生动的细节和有血有肉的描述;在故事情节方面、矛盾冲突方面、对人物内心世界洞悉方面、饱满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做得明显不够。这样的纪录片,在新下是难以打动观众的。
3.资金和专业人才的缺失。一部优秀纪录片的拍摄,必定需要跨地域、长时间的拍摄,这就需要充裕的时间、资金和专业的制作拍摄团队。然而,由于受到运作资金的,有些编导即使有好的选题,也可能因拍摄地域偏僻、人力资金投入不足等种种原因为力。因此对纪录片节目的质量造成了影响,从而影响了收视率。优秀的军事纪录片,无疑需要更专业的制作团队,才能高质量的片源,但如今这方面的人手紧缺。有的军事纪录片人才到了退休的年龄,有的转行干其他能够获得更多经济收益的工作了。
大张伟经纪人刘迎
面对市场经济和新下军事题材纪录片创作遇到的实际问题,军事电视工作者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放弃追求,应以更强烈的担当,扬鞭奋蹄,积极克服创作中遇到的难题,努力续写军事题材纪录片的新辉煌。
1.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作品的时代性是确保军事题材纪录片引起观众共鸣的关键,过去许多重大历史题材作品成功的关键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军事题材记录片一定要把握时代节奏、紧跟时代步伐。在抓取历史题材纪录片的现实意义方面,军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上,很好的对那段历史进行了准确的解读,将现实与历史巧妙地结合起来,再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及贡献。它在和全国各省市卫视11个频道后,受到观众高度评价。
2.要主流价值取向。军事题材纪录片不是一般的艺术作品,它反映的是军人的生活与情操。军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特殊,他们既具有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又不同于一般人。因此,军事题材纪录片创作应该有鲜明的导向意识、旗帜意识,要以引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为导向,以“真善美”为主基调,从而起到教育人、感染人、引导人的作用。在当今的历史下,军事题材纪录片创作不仅要把目光放在国家腾飞、军队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上,还要多将目光关注普通基层官兵的训练生活。要善于发掘官兵身上淳朴本真的力量,捕捉官兵共性之中的个性特征,他们崇高的境界。
3.要加强与地方业界的交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军事纪录片创作者如果观念落伍、眼界狭窄即意味着被时代淘汰,因此要有紧迫感和竞争意识,通过横向、纵向的对比研究找到自身差距。在创作手法、创作观念上也要进行不断更新,要运用先进科学技术设备为军事纪录片带来创新的元素。要加强业界学术交流,多向国内和国际纪录片创作的顶尖人才请教,听听他们的经验介绍和,我们的创作。虽然军事纪录片的运作模式因体制原因不能完全市场,但在创作中考虑到市场需求,在适应市场和执行原则之间找到契合点,对于军事题材纪录片创作是切实可行的。近年来一些地方创作的纪录片当中“娱乐化”“故事化”“真实再现”与“人物扮演”等创作手法,得到观众普遍认可,这可以为军事题材纪录片的拍摄和创作提供实践方面的借鉴。
4.要努力培养军事纪录片优秀人才。在具体运作方式上,可以尝试一定程度引入市场或者类似市场竞争机制,如:招投标制、采购制、末位淘汰法等。应建立灵活的考核和惩机制,营造一个有利于军事纪录片创作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着力培养一批年轻有为、能完成采编播的一专多能的青年电视人才队伍。随着时间和经验的不断积累、通过创作的锻炼以及思想上的成熟,这些人今后将成为军事纪录片创作发展、再现辉煌的新生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