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军事历史> 文章内容

二战中三大军事技术的应用与影响应该说是一次军事领域的变革

※发布时间:2018/5/9 2:30:3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机械划时代所特有的典型战争形态, 其军事上的成功与失败和战争的进 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事技术的进步状况。在二战中,坦克集群作战、航空母舰和战略轰炸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他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进程与作战双方的胜负, 并对战胜和人类和平做出 了巨大贡献。同时,由于军事技术在二战中的大规模应用使战争的深度和广度大大加强,相应地, 它带来的性和性是空前的。

  自从产生了国家,就有了战争,也就有了军事技术,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人类不断的将科学 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爆发了第二次工业,其中,内燃机和无线电技术的发 明,是这次工业的两项重大成就。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在 19世纪 80年代汽车诞生了,紧接着以 内燃机为发动机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和军用装甲车也陆续出现了,这为后来战争中飞机、 坦克、大型舰船的大量制造与应用奠定了基础;无线电技术的发明,使无线电通信可以达到更远的 距离,在军事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样,内燃机与无线电等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使战争进入了 一个新的空间,把成千上万的坦克、飞机和舰艇推上了战争舞台,并成为战争中最常规的武器,理 所当然, 这使二战中三大军事技术的出现与应用才有了可能。 二战中三大军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战三大军事技术的应用包括坦克集群作战、航空母舰和战略轰炸三个方面。战争初期, 采用以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的 “ 闪击战 ” 取得成功, 波兰, 法国等国在没有坦克集群作战优势时 已沦陷,二战中后期的苏德战场,发生过多次数千辆坦克集群作战;航空母舰产生于一战末期, 但在二战时期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自日本以航空母舰为主力成功偷 袭珍珠港并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以来, 在以后的太平洋战争中,航空母舰发挥了巨大作用; 战略轰 炸在二战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主要有四次。 对英国的战略轰炸没有取得多大效果,但英美对及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投降起了促进作用。

  坦克于 1915年由英国人首先制造,而在 1916年 9月,正当索姆河战役进行之际,英军 32辆坦克 投入战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坦克作战。 1937年,古德里安出版了《注意!坦克》一书,他反对将坦克零散地配编在每个部兵师里, 认为坦克具备高度机动能力,它是一种强大的进攻武器, 应 该组建的坦克兵团,以便突破敌人的防线,迅速深入敌后,包抄敌军,围歼主力。坦克集群作 战在不仅有统一而深刻的认识,而且付诸于实践。这就是德军在二战初期所采取的 “ 闪击战 ” 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到了战争中后期,在苏德战场上发生过数千辆坦克集群作战, 在斯 大林各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等战役中与德军进行了大火拼。

  坦克它本身具有坚固性, 机动性, 大火力与集群特点, 这使它能够突破, 在广阔地域活动, 迅速克敌制胜。而在苏联地域广阔的苏德战场上,坦克集群作战相当频繁,并且规模也很大。 1941年 6月 22日,德军集中了 118个步兵师、 19个坦克师、约 4300辆坦克和 4900架飞机,向苏联发动 了大规模的进攻,使毫无准备的苏联损失惨重,在入侵后的十几天内推进了三百多公里。 在大战中 后期的苏德战场上, 双方的陆战几乎演变成了坦克战。 1942年, 苏德战场上爆发了斯大林各勒会战。 在春季攻势中,俄军了俄军全部可调集坦克的三分之二,共六百辆左右,向哈尔科夫猛攻,因 为首当其冲的是力量单薄的罗马尼亚第六军团,铁木辛哥的密集坦克群就从他们阵地上席卷而过, 很快占领了克拉格勒。这说明俄军也熟练地使用坦克集群作战。 同时, 也从侧面反映了 俄军高层将领掌握着许多先进的军事技术与理论,领导者的素质教高。 6月 28日,夏季攻势开始。 从库尔斯克到罗斯托夫的广阔战线上, 战斗全面爆发,俄军在数小时内就趋于, 德军的坦 克在这辽阔无际的草原上横冲直闯, 势不可挡。 其实, 坦克集群作战的威力已非常明显, 双 方都能够大规模使用。但作为,这场战役是一种战略失误,因为进攻的主要目标是高加索, 而不是斯大林格勒,他将助功变成了主攻;其次,更经不起消耗的应是德军,而不是俄军,所以此 战役是一个重大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会战更多的是一种城市攻防战,坦克还是难以展开,要么是作战规模有限,够不 成集群作战的经典之作。 而到了一马平川的库尔斯克大草原, 对于搏斗了两年且杀红了眼的苏德双 方来说,终于来到了。苏军方面朱可夫是这场战役的最高指挥官,德军方面是陆军最出色,最有战 术头脑的曼施坦因。双方主将均把坦克作为自己的 “ 主打 ” 和 “ 主突 ” 王牌,显示了使用坦克的信 心。朱可夫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这样说:“ 到 1943年 7月我作战部队共 660万人、 105000门火炮和追击 炮、 近 2200台野战火箭炮发射架、 100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和约 10300架作战飞机 ” 。 其实, 苏军的军事力量此时已非常强大, 就坦克方面是占绝对优势的。在这次库尔斯克会战中, 苏军投入 了 5个最精锐的坦克集团军,共 49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德军为实施精心策划的进攻库尔斯克的 战役集中了 50个最好的师,其中包括 16个坦克和摩托化师, 11个坦克加强营和强击火炮营,坦克和强击火炮达 2700辆。总之,到 1943年夏天库尔斯克会战前,苏联武装力量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 超过了德军。所以说,对于熟练掌握坦克集群的双方来说,此战役的胜负已可想而知了。库尔斯克 会战是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大会战, 正如有些人所说的,他像一座巨大的转炉,将成百上千的 坦克融化。库尔斯克会战的结果我们可以从朱可夫自传的一句话中看出:“ 我军与这次 最大会战持续了 50天,会战以红军胜利击溃德军 30个精锐师(其中有 7个坦克师)而告终,是敌军 共损失约 50万人, 1500辆坦克,无论采取什么重大措施都无法弥补 ” 。这就使德军再无 法集结大规模的坦克集群作战,在军事和上都寄予厚望的德军主要集团被粉碎了。

  1909年,法国著名发明家克雷曼描述了飞机与军舰结合的这个迷人梦想,他在当年前无古人的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建造航母的初步设想,并第一次使用了“航 空母舰”这一概念。 1912年,英国率先把水上飞机搬上舰船,便有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 到了 1922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航母,至二战前夕,日本航母数量多达十艘,而当时英美两 国各有七艘。 1942年 12月 7日,日本海军以航母为主力成功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样舰队。美 国遭次重创后,改变了以航母为辅助力量的陈旧思维,加快发展各种类型的航空母舰。在以后的太 平洋战争中, 航空母舰发挥了巨大作用, 使盟国海军夺取了太平洋控制权, 盟军部队直逼日本本土,所以说, 航空母舰的诞生, 标志着世界海上力量发生了从制海权到制海与制空相结合的一次性 变化,敲响了 “ 巨舰大炮 ” 理论的丧钟。

  作为航空母舰之间第一次战斗的珊瑚海之战,日本遭到了自征服战以来的首次。但日本舰 队仍按原计划远距离转移到中太平洋,准备一次珍珠港式的突然袭击,主攻目标是中途岛。 1942年 5月 20日,日本海军力量已集结了拥有 8艘航空母舰在内的 200多艘军舰,而美国方面所能集结的 仅有 3艘航空母舰、 3艘巡洋舰和 14艘舰。从这个军事力量对比上我们可以看出,美军在航空母 舰还是其他军舰与日军的对比中, 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如日本。 但由于美军破译了日军密 码,事前了解到日本舰队的动向,准备及时,在主要作战海域集中力量,对日本的突然袭击进行了 反伏击,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空大战。英国的亨利·莫尔在自己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 战役》中描写了这样一个镜头:“ 三个俯冲轰炸机队中队经过上次战斗后,正好还剩下二十四架飞 机,它们轰鸣着飞离企业号,由大黄蜂号上起飞的俯冲轰炸机也一起出击,它们从午后的太阳内钻 出,呼啸着向日本航空母舰冲去。 ” 这也是航空母舰他本身所具有的制海与制空相结合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这场激烈的海战中,美国损失了一艘航空母舰、一艘舰和一百四十七架飞机,但是 日本方面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四艘航空母舰、一艘巡洋舰、二百八十架飞机及几百名身经百 战的飞行员。 在现代海战中, 制空权是掌握制海权的前提, 日本从此了中太平洋的战略主动权, 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二战中航母之间的战斗发生过好几次,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马里亚纳海战。这 次海战中,美国航空母舰数量大增,飞行员和飞机也比两年前好得多,而日本人,却不顾日趋 的真正,大量消耗了精锐的航空兵力。 1944年 3月,日军大本营成立了以南云中一为司令官的 中太平洋舰队,它的任务是配合陆军防守马里亚纳群岛。同时,日本大营又以原日本海军第 2和第 3舰队为基础组成了第 1机动舰队,由小泽治三郎任司令官。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日军为此海战所作 的准备:第 1机动舰队拥有航空母舰 9艘、战列舰 5艘、巡洋舰 13艘、舰 28艘和 430架舰载飞机, 该舰队以航空母舰为主力, 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 将战列舰置于警戒地位。

  日本实施计 划的目的,是要把航空母舰部队主力和其他舰艇部队扭成一个铁拳,在同一战场上共同出击, 围歼 美军快速航空母舰编队, 以扭转当时的不利态势。但是在这次海战中并不是日本所幻想的那样, 而 是不断传来的残败消息。 美军通过预先航空火力预备, 第 58航空母舰特混编队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 海区共击落和击毁日军岸基飞机 147架,基本上掌握了制空权,为美军实施登陆作战创造了条件。

  其实,我们从中看出了航空母舰的威力,日方随着航空力量的损失,美军从控制制海权到制 空权,这都与航空母舰作为海上核心力量是分不开的。随着战争的推进,日军被打的溃不成军,付 出了惨重的代价。 1944年 6月份, 美方斯普鲁恩斯的第 5舰队和日方小泽治三郎指挥的联合舰队的主 力第 1机动舰队,在菲律宾海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这次海战中,日军的损失情况:参战的 9艘被击沉 3艘, 另有 4艘遭重创。 这次海战的胜利为美军攻占马里亚纳群岛的主要岛 屿打开了方便之门。到了 1944年 8月 12日,被日本人的 “ 太平洋防坡堤 ” 的马里亚群岛溃决了。 在这次海战中, 各种兵器各显, 而美军快速航空母舰起了决定性作用, 这是毫无疑问的。 还有只有在攻克马里亚群岛之后, B-29轰炸机才能以此为对日本的都市实施轰炸。

  战略轰炸的思想源自意大利著名军事家杜黑的《制空权》一书,是指以远程轰炸机实施的大规 模空袭,以达到敌方战争经济和工业,削弱其抵抗意志的战略目的。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逐 步发展、成熟起来的新型作战样式。在二战中,主要的战略轰炸有四次:日本对中国、对 日本本土、英美对本土和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这四次战略轰炸,总的来看,前两次从结果 来看是失败的,后两次是相当成功的,为最终击败德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英美对本土的战略轰炸。其实,英对的战略轰炸从 1940年就开始了,但规模和影响都 不大。而英美联合对德的战略轰炸始于 1942年,结束于 1945年。我们将整个轰炸分成四个阶段。第 一阶段(1940.5-1942.12) :由英国单独执行。 1940年到 1941年主要轰炸是潜艇、石油工业和航 空工业, 1942年开始以城市为目标, 旨在打击的士气。 总体上看第一阶段, 轰炸效果不大,因为德火工业产量在 1942年仍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可见工业遭受到的损失是微不足道的, 最薄弱的环节石油工业几乎原封未动。第二阶段(1943.1-1944.1) :英美统一轰炸目标,逐步 增加兵力。 1943年 1月的卡萨布兰会议对于战略轰炸的作战曾做出下述决定:英美空军应逐渐 和的军需工业及经济体系, 并打击人民的, 以达到足以使其军事抵抗能力受到严 重的减弱的程度。这次轰炸的顺序为潜艇工业、 航空工业、 交通运输系统、 石油工业等, 为 执行这一决定,英国主张夜间面积轰炸,美国主张精确轰炸,两国各行其是,双方很少协同。在此 期间,英国空军进行了三次以城市为目标的空中战役,但效果一般。因为英国损失也很大,没 有因此而投降。第三阶段(1944.2-1944.6) :为实施诺曼底登陆战役,重点轰炸法国北部的铁枢 纽、 桥梁和机场等交通运输系统以及飞机制造厂等航空工业, 并对 v-1和 v-2导弹发射进行突击, 由于袭击目标集中,使用兵力较大,效果较好。第四阶段(1944.7-1945.4) :为早日结束战争,集 中轰炸的石油工业、交通运输系统和兵工厂,同时继续轰炸大城市, 9个半月内,投弹量超过 前几年的总和。 1945年 2月,总数约达八千至九千架的飞机对的运输线月份,运输线已被彻底,工业方面出现了燃料荒,军事、经济临着崩溃。纵观英美对 的这次战略轰炸,应该说,直到 1944年 3月,美英轰炸机部队被调走执行为诺曼底登陆轰炸西 欧交通运输系统和石油工业的大规模轰炸是相当成功的,对彻底击败作出了巨大贡献。

  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时间大概是 1944年至 1945年之间。其实,在 1942年 4月 18日,美国曾 空袭过东京,是出于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报复思想,虽然规模不大,但有一定收获,使当时因珍珠 港事件而一落千丈的美国士气为之一振,再者还起到牵制兵力的作用。 1944年 11月 24日,有 111架 B-29型超级空中保垒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 去轰炸东京的一个飞机制造厂。 但这次轰炸只有四分之 一的轰炸机找到了轰炸目标, 其效果不明显。在此后的三个月内,美国总结了对德战略轰炸的经验 教训后,根据日本工业集中在城市附近、城市建筑木结构多、极易燃烧等特点,且日本技术落后, 没有能够在万米高空正常执行截击任务的战斗机, 也没有夜间战斗机, 采用了 B-29编队使用燃烧弹 夜间大面积低空轰炸。

  据日本内务省统计数据:美军空袭进行了不足 14个月,投弹仅 16万吨,飞机 损失仅有 697架,却取得了炸死炸伤 554350人、房屋 244万栋、 800人无家可归、航空工厂被毁 面积百分之六十、 其他工厂被毁面积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九十及飞机产量从 1944年的月均 2341架降 至 1945年 8月的不足 200架的重大。 所以,美国的这次轰炸战略轰炸的效果是巨大的, 东京老百 姓的情绪十分低落,有 850万人逃往农村,这造成战时生产的萎缩,特别是在日本的战时经济几乎 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在人类的战争发展史上,从早年与民用技术的共生共长到与之分道扬镳的独自演变,军事技术 经历了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兵器时代,迈入了信息化时代。 [8]也就是说,军事技术的发展,经 历了从金属兵器到火器技术、机械化作战平台、导弹核武器,最后到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历程。 每次军事技术转型,它都是军事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 其标志就是军事技术系统由一个稳态结构向另一个稳态结构的过渡。也就是打破旧的稳态结构 , 建立新的稳态结构。而打破其稳态结构 , 最 终就是要改变武器装备系统的内容 , 即改变武器装备系统的内容 , 即改变打击力、防护力、机动力和信息力等诸要素 , 即增加新 的武器装备。这就是说 , 军事技术转型是以新武器装备的发明为基础 , 而这一新式武器又能引起整个 武器装备系统的变革。那么,判断一场新的军事技术转型是否到来 , 要看一种全新的武器装备是否 成了军队中占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作战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