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军事历史> 文章内容

军事历史彭训厚:盟军军事败笔换来血的教训(组图

※发布时间:2015-3-14 14:59:4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重庆中考论坛zslpsh,重庆学校zslpsh,重庆学校zslpsh,重庆市中学生网,重庆中学生网,重庆中学生网站,重庆中学生网好,重庆中学生学习网,重庆中学学习网,重庆中学生网家教,重庆中学生论坛,重庆学生zslpsh,重庆高考论坛zslpsh,重庆中学排名zslpsh,重庆中学zslpsh,重庆中学生,重庆学生网中考,重庆中考zslpsh,重庆中学生交友,重庆初中生,重庆中学生学习网,重庆土话网,西南云南方言网,最新电影淘娱淘乐,tianyanmao.cn,重庆18680好,岳阳yy房产网,重庆18680,云南西南方言网,网店taoyutaole,电影淘娱淘乐,最新电影淘娱淘乐,电影淘娱淘乐,娱乐资讯taoyutaole,影视淘娱淘乐,taoyutaole笑话,taoyutaole淘娱淘乐,娱乐taoyutaole,时尚taoyutaole,重庆生活新闻,贵州西南方言网,027旅游新闻网,重庆特产18680,0871昆明旅游人才网,重庆生活18680好,观赏虾之家zadull,022天津交友,022天津交友网,水草造景zadull,18680重庆特产,0755深圳交友网,0755深圳旅游招聘,0755深圳旅游招聘网,0755深圳旅游新闻

  1940年5月,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法国北部。英军只好从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往英国本土撤退。图为敦刻尔克大撤退时,一名英国皇家海军士官扶着受伤的战友一艘舰。(资料图片)

  《参考消息》3月3日报道

  军事思想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先进或落后,是导致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根据未来战争特点,加强军事科学研究和武装力量建设,适时进行军事变革是夺取反侵略战争胜利的重要环节,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条重要经验教训和。

  英国忽视陆军吞苦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认为,“已被解除武装,正处于痛苦之中,同法国和美国打仗的可能性很小”。基于这一认识,英国只专心于矛盾重重的帝国事务,把军事科研与武装力量建设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英国仍一战时的老经验,认为英伦三岛有海峡天堑,陆上有法国做屏障,因此强调空中和海战,以发展海军和空军为主,通过海上争夺和空中轰炸敌人的战争潜力制胜。因此,英国大量削减陆军军费,过于轻视陆军建设,忽视了大规模陆战的准备。

  更有甚者,在大肆扩军备战、磨刀霍霍之时,英国的“和平主义”运动却达到了。有人竟鼓吹“单方面裁军”,致使军兵种比例严重失调,陆军建设受到严重影响,最后导致在法国战场几乎全军覆没,教训是深刻的。

  法军头脑致惨败

  法国的情况和英国几乎如出一辙。法国盲目地认为,它的军队是实力最强的军队。在它看来,的军备受到《凡尔赛条约》的严格,英队几乎都解散,其他国家非小即弱,根本算不上对手。正是基于对形势的这一分析,法国把国防建设视为可以慢慢来的软指标,对任何问题都是一拖再拖,毫无效率可言。1928年提出的国防动员法,拖了整整十年才获得通过。在,当年的国防经费不知怎么用,以致1935年度拨款的60%不得不转入1936年度。有关国防工业的规划,武器的定型等,都成了在会议室里久议不决的研究课题,从而对法军建设产生了重大的消极影响。

  号称欧洲头号陆军强国的法国,仍迷恋于凡尔登要塞防御取得胜利的光荣,拘泥于一战中阵地战的经验,过分夸张大地面专守防御的作用,以致法国不惜以每英里花100万美元的巨额耗资修筑的所谓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成为法国沦陷在历史上的。

  法国真正的错误是不曾将其装甲兵力集中在法比边界地区。法国并非没有战车,但却不曾将其组成完整的单位,主要原因是其最高领导层的军事思想整整落后了20年。若以战车数量和技术性能而论,法国还比居于优势地位。问题在于法国不会使用现代化武器。德法两国对战车的使用方法完全不同。把一切战车都编成装甲师和装甲军,而法国则把绝大部分战车都分散在步兵师中,到战争爆发时甚至连可用的装甲师都没有。至于有关坦克装甲战的理论和思想,方面在古德里安和重视下已发展成相当完备的体系,而在法国几乎完全不存在。专凭这一点,即可解释法军何以惨败。

  另外,法国地面部队在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弱点又因缺乏空军支援而变得更加严重。其空军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落伍的法国将领根本不了解制空权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在军事预算分配时,空军应得份额被陆军强占。总之,马其诺防线本身不应对法国败亡负有责任,真正应负责的是比马其诺防线更不灵活、更加僵硬、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法人的头脑。法国人的头脑何以如此僵硬?一战胜利者的陶醉是最重要的原因。他们一切的思想均以1918年的胜利为基础,而忘记了时间和潮流都在不断地向前推进。尽管青年军官不乏诸如戴高乐等有识之士,但毕竟官卑职低,对于国家军事战略根本不能发生任何影响。

  美最初没做战争准备

  美国也犯了一些严重错误。在欧战爆发后,美方仍错误地判断,日本会伺机北进,配合夹击苏联,根本没有想到日本会在1941年12月7日突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国在二战初期奉行“坐山观虎斗”战略,认为不应急于参战,即使在法国战败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还声称,“当战与和的选择权尚在我们手中时,我们应选择避免冲突”。

  此外,美国也没有把军事科研和军队建设放在应有的上,致使其军事科研与军队建设严重滞后。至1940年底,美国只有正规军26万人,加上国卫队23万人,也不足50万人。坦克只有500辆,武器弹药严重缺乏。在太平洋风云突变的紧要关头,守岛部队和太平洋舰队的官兵仍照例在周末休假。因此,当日机来犯时,珍珠港陷于一片混乱,部队严重受挫,大伤元气。

  苏军初期失利须反思

  头脑相对一些的苏联首脑亦未能完全摆脱一战念的影响,认为战争还会像以前那样,先进行边界掩护战,对德军突袭波兰和法国的战斗中出现的作战新特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对苏德战争爆发时间判断失误等原因,苏联没有及时安排新式武器的大量生产,部队装备陈旧,缺额很大。飞机80%陈旧,67%的坦克正在或需要进行大修或中修,新型坦克很少,而且刚刚装备到部队。火炮特别是防空武器和反坦克武器尤其缺乏。弹药严重不足,仅能满足一个月的作战需要。

  苏军还没有的国防通信网络。平时没有建立紧急报知系统,上级指令无法及时传达给部队。战场建设速度缓慢,旧国境线上的边防工事大部已拆除,新国境线上的筑垒地域尚未完成。原定在西部修建的170个机场,绝大部分没有竣工。各级领导机关均未构筑地下指挥所。部队整编进展迟缓,缺额颇大,且部队的战备训练脱离现代战争的实际,平时缺乏打集群坦克、反空袭和组织协同动作的训练。

  此外,由于1937至1938年肃反扩大化的影响,各级指挥人员和司令部人员军事理论水平、作战指挥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较差,大部分尚不具备与其职称相称的战役、战术素养。“大清洗”的后果,不仅使苏军了大批有才干的指挥员,而且害者的军事理论和所实施的战备措施同时遭到和废除。如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被处死后,他所提出的关于集中使用坦克的正确理论竟被斥之为“轻视人的作用”的“帝国主义军事理论”。坦克军的编制也一度被取消。尽管1939年后苏联对肃反扩大化的错误有所改正,但它对苏联军事科研与军队建设的恶劣影响和严重,决非短时间就能消除。这也是造成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严重失利的原因之一。

  还有,苏联的军事理论片面强调了战略进攻,忽视战略防御的地位与作用,更没有考虑到,一旦不住敌人强大战略突袭时暂时实施战略退却的问题,不少官兵被俘,损失惨重,教训深刻。

  战争是发展的,作战方法也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来源于战争实践又指导战争的军事思想、军事理论,也应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

  原封不动地以过去战争的老经验来指导下一次新的战争和与之相适应的武装力量建设,必然要遭到失败。

  军事思想落后必然,这是二战中被侵略国家用无数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沉痛的经验教训和重要。(作者: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员彭训厚)

  延伸阅读钱文荣: 战后国际秩序不容

  1945年7月,英、美、苏三国首脑丘吉尔(左)、杜鲁门(中)、斯大林(右)在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7月26日,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发表。(资料图片)

  《参考消息》3月3日报道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二战的遗产是什么?专家学者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论述它,诠释它,但其核心内涵应该是在战争结束前夕先后发表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几个国际文件基础上建立的以《联合国宪章》为最高国际准则的战后国际秩序。然而,回顾战后近70年的历史,这个用亿万人鲜血换来的国际秩序却不断地遭到,如今已面临被的。界反战争胜利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应该与一切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和言行进行斗争,捍卫反战争的胜利,战后国际秩序。

  战后国际秩序确立经过

  首先简要回顾一下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过程。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之后,美、英、苏、中等26国于1942年1月1日在发表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以美、英、苏、中为核心的世界反联盟正式形成,加速了世界反战争的胜利进程,并为建立联合国组织奠定了初步基础。

  1943年10月30日,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莫斯科正式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该宣言第一次正式宣告四大国一致赞成战后成立一个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并粗略地描绘出了未来国际组织的轮廓,从而迈出了创建联合国的关键一步。11月下旬,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首脑会议,就进一步加强合作、协调彼此间的军事行动、加速击败日本及战后对日处置和东亚秩序等重大问题达成一见,并于12月1日发表了《开罗宣言》。

  1945年5月同盟国彻底击败之后,美、英、中三国又在7月26日发表了《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军国主义投降,并就履行《开罗宣言》等战后对日处理和东亚国际秩序作出了进一步安排。《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把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包括东北地区、、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日本之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盟国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对日本战犯“将处以法律之裁判”;日本军队必须完全解除武装。

  在上述一些国际文件的基础上,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由中、美、苏、英四国发起,由50个国家代表参加的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召开,与会代表制定并签署《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联合国宪章》的制定标志着战后国际秩序的最终确立,是世界反战争胜利的集中体现,同时也赋予了联合国战后国际秩序的崇高。

  联合国成立之时,举世欢腾,人们普遍认为从此世界可以太平了。然而,战后近70年来,《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联合国宪章》确立的战后国际秩序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和的和。而美国恰恰又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最大者。

  美对日从遏制改为扶植

  二战刚结束不到一年,英国首相丘吉尔于1946年3月就在美国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接着,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在致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全面冷战的开始。随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加剧了冷战,并将其延续了40多年之久。

  罗斯福总统1945年3月在的讲话中曾强调:“日本军国主义必须像主义一样被彻底铲除。”罗斯福逝世后,杜鲁门总统在战后初期曾一度按照上述国际文件和罗斯福的遗志,为日本制定了一部新,日本不得拥有军队和国家交战权,因而被人们称之为“和平”。

  但是,不久美国为了反苏、的需要,将对日政策作了根本性调整,从遏制改为扶植。美国占领不但不去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还了包括7名甲级战犯在内的一大批战犯,把一群粘附着军国主义阴魂的右翼和极端民族主义扶上政坛,甚至让甲级战犯岸信介当上了首相。在体制上,虽然在新中仅把天皇当做“国家的象征”,但还是保持了天皇的基本体制,目的是要把日本天皇培植成美国的傀儡。同时,从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就开始一步步地重新武装日本,致使日本自卫队至今已发展为一支军力远超其自卫需要,在装备上已超过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时水平的现代化军队。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近几年为了遏制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崛起,美国更是大力鼓励日本扩张军备,要求日本在亚洲乃至全球安全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对于日本右翼历来鼓吹和策划的修改“和平”的活动,美国不但不予,反而暗中鼓励和支持。2004年,时任副国务卿的阿米蒂奇和国务卿鲍威尔先后公开“(日本)第9条已成为美日同盟的障碍之一”。2011年1月,美国研究部向递交了一份研究报告更进一步说,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原则也是(日本与美国)开展防务合作的障碍之一”。去年,作为甲级战犯后代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公然不顾本国国民的强烈反对,违反,绕开,用内阁决定的方式解禁集体自卫权。奥巴马和他的国务卿、长等纷纷表示支持安倍的违宪做法,声称通过行使集体自卫权,“将使日美同盟更为有效”。美国所做的这一切,其目的是要把日本牢固地绑到美国的战车上,以弥补它日益衰弱的实力之不足,美国在亚洲和世界的霸权地位。

  美国这种做法短期内似乎对其有利,实际上却是放虎归山,为日本的极右和极端民族主义者数十年来一直力图复活军国主义开了绿灯,说不定哪一天将自食其果。如今,日本正在复活军国主义道上越走越远,东亚地区的战后国际秩序面临着可能被的,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埋下了巨大祸根。日本军国主义之害的亚洲人民,尤其是东亚地区的人民不能不为此深感忧虑。(作者: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钱文荣 )

  (2015-03-03 16:57:00)

  延伸阅读刘庭华:东京审判的历史缺憾

  2014年10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中右)视察日本航空自卫队百里。(法新社)

  《参考消息》3月3日报道

  2014年7月1日,日本召开内阁会议,通过了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决议。这一决议了二战结束后美国为日本制定的维持了近70年的和平的核心原则,将使日本可以毫无忌惮地发展军事实力,可以在本土以外使用武力,从而完全摆脱二战结束后对它发展和使用军事力量、重新军国主义道的约束。

  日本的决定,立即得到美国的公开支持。美国长哈格尔发表声明说:“我对日本有关集体自卫权的新决议表示欢迎,它不仅能使日本自卫队参加更广泛的军事行动,也会使美日同盟更加高效。”美国对日本的一味支持和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美国打起如意算盘

  美国为何放弃它在二战后为日本制定的和平的原则,全力支持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呢?这是美国一贯短视的实用主义政策在。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一直心存,防范和遏制中国的行动一直没有放松。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宣布的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或者说“亚太战略再平衡”,把美国海军和空军60%的军事力量部署在亚太地区,其目标就是针对中国而来。然而,美国国内出现的严重预算赤字,促使美国削减军事预算,再加上国际上拖住美国的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美国在亚太地区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发挥美国在亚太地区盟国的作用,特别是利用作为美国盟国基石的日本的作用,对实施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尤为重要。

  美国有学者认为,日本此时解禁集体自卫权是恰逢其时,因为“在美国国防预算缩水、在该地区捉襟见肘之际,一个更强硬的日本就相当于力量倍增器”。

  美国的如意算盘是,促使日本成为对付中国的马前卒,利用日本的力量来挑战和牵制中国。

  日本《世界》月刊2014年7月号刊登的一篇文章谈到美国要求日本发挥更大作用时直言不讳地说:“说得好听些,就是与美国分摊责任;说得不好听,就是充当美国的。”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不仅可以使日本自卫队在其本土和周边武力,也可以在美国需要的其他地方使用武力。

  潘多拉魔盒被打开

  安倍也不傻。日本一直不甘心处于寄人篱下的局面,因此,安倍乘美国战略重心东移需要借重日本之力之机,在得到美国的积极支持下,解禁了集体自卫权,从而突破和平对日本的。

  二战结束后,由美国主导制定的日本不允许日本拥有海陆空军队,也不允许日本使用武力、发动战争。但从1950年开始,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始允许日本组建自卫队,声称是为了国内治安,防御外来的武装入侵。

  现在,美国为了一己,积极支持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打破了美国主导制定的战后秩序,实际上是完全打开了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潘多拉魔盒。目前,不祥气息已开始。

  首先是突破禁使武力的法律。2014年8月5日,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在日本内阁会议上提出了2014年版防卫报告,并获得内阁会议通过。其中不但删除了第九条行使集体自卫权这一核心内容,还明确提出了“武力行使新三要件”。

  其二,安倍开始为其扩军备战寻找借口。2014年版防卫着重强调了日本面临的所谓“中国”,此外还强调了“朝鲜”,甚至还首次提出了“俄罗斯”,声称日本所处的日趋严峻。

  其三,加快发展日本自卫队的军事力量和军事进攻能力。解禁集体自卫权之后,防卫厅立即提出增加2015年度的防务预算,比2014年提高3.5%,达到5万亿日元(约合480亿美元),这将是日本历史上防务预算最高的一年。

  其四,废除出售武器,振兴日本军事工业。2014年版防卫还宣布废除实施了近半个世纪的向海外提供武器及相关技术的原则;允许出口防卫装备,从而为日本大量发展军事工业提供了条件。

  此外,安倍还积极为二战后受审的日本战犯翻案。安倍晋三担任日本首相后,不顾国际反对,2013年到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日本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参拜;2014年安倍迫于压力虽然没有亲赴靖国神社参拜,但却派人带着他的祭品前往。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说,安倍晋三对日本战犯念念不忘,“了他存在否定远东战犯法庭的思维”,“目前,日本国内要为历史翻案的风潮有之势”。

  美国或将自食其果

  美国对日本的和偏袒带来的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一、日本完全有可能把美国拖进战争的漩涡,乘机削弱美国的力量,改变世界力量格局。美国有学者指出,美国扶持日本遏制中国是一场的游戏,一旦中日发生冲突,美国将难以独善其身。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美国的扶持下,以“自卫”为由而建立的日本自卫队悄悄快速发展,当前日本自卫队的军事技术装备已达到世界军事强国的水平。在美国的支持下,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无疑使日本自卫队如同解开锁链的老虎,假以时日,谁又能肯定这只老虎只会咬别人而不会咬它的美国呢?

  二、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地域狭小的岛国,向外扩张的野心根深蒂固。二战后,美国采取实用主义的政策,包庇一些日本战犯,让他们帮助维持对日本的控制,没有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彻底清算,更是为日本右翼复活军国主义提供了土壤。

  日本一直不认为自己在二战中是被美队打败,只是输在美国对日本使用了。日本现在已经悄悄掌握了制造的技术,并拥有制造的核燃料。有不久前披露,日本瞒报了核燃料,现在已经拥有45吨钚,能够制造出5500枚核弹头,因此日本可以随时制造出核武器。一旦日本复活军国主义,后果不堪设想。

  三、日本不会甘心长期成为美国的附庸,它的终极目标也绝不仅仅是成为一个“正常”国家,而是要做一个军国化的“超级大国”。日本已经公开表示,要在亚洲发挥领导作用。安倍在外交上已开始付诸行动,与亚洲多个国家签署了安全防务合作条约,似乎要把亚洲的安全置于它的羽翼之下。日本的战略野心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对付中国,摆脱美国对它的控制、成为世界上一个真正的“强国”才是它的终极目标。(作者: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徐长银)

  (2015-03-03 17:21:00)

  延伸阅读张可喜:日本右翼推动军国主义复活

  《参考消息》3月3日报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出于对苏联冷战的需要,美国改变“对日占领方针”,决意重新武装日本,由根除军国主义战争祸根转为建立“远东的防波堤”。1951年《和约》签订后,日本各级战犯悉数被,并重新各行业领导岗位。此后,以自民党为代表的保守主义便开始以渐进方式复活军国主义。迄今为止,其速度有时快,有时慢,在各个领域复活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从来没有停顿过。安倍上台后,明显加快了军国主义复活速度。

  下面主要对日本在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复活军国主义做简要阐述。

  公然否定侵略史

  二战结束之后,日本不仅没有彻底清算其疯狂发动侵略战争的,反而国内很快出现了否定和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行,并且持续不断发酵。右倾保守主义者们把侵略战争说成“自虐史观”、“东京审判史观”,认为侵略战争是“自卫战争”、是“解放亚洲”的“大东亚”的目前已在自民占地位。

  1951年美国单方面与日本签订《和约》之后,日本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个“战犯运动”,日本参、众两院先后据此通过关于“”和“赦免”战犯的决议。在保守主义家看来,在“国内法”上已经不存在所谓的“战犯”了,换言之,《和约》为所有战犯,一笔勾销了他们的,也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提供了依据。

  在这种影响下,日本社会肯定侵略战争、赞颂战争罪犯的文艺作品如潮水一般涌出来。

  到了80年代,中曾根康弘在担任首相期间提出“战后总决算”。1985年7月,中曾根康弘在题为《日本的新的主体性》中说,“联合国方面自己制定法律,在东京审判中把日本作为被告,以文明的名义、以与和平的名义,审判了日本”,“这样的审判究竟是否正确,我想历史总有一天会判定的”。

  1993年8月,自民党成立“历史研讨委员会”(委员有众、参两院议员105人),声言要由自民党来总结过去的战争。“历史研讨委员会”于199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50周年之际,出版了《大东亚战争总结》一书,结论是:一、“大东亚战争”不是侵略战争,而是自存和自卫的战争、解放亚洲的战争;二、“南京大”、“随军”等加害都是,日本没有犯战争罪,也没有加害责任。该书针锋相对地否定了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社民党党首村山富市首相这天发表的侵略战争和殖民地的“村山谈话”。

  2012年底第二次上台前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接二连三发表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言论,如“三大谈话”(宫泽谈话、河野谈话和村山谈话)“都有必要修改”;“学术界和国际上都未对‘侵略’做出定义。其定义会因国与国关系中所处立场而有所不同”,等等。

  最近有说,安倍今年和去年曾以自民党总裁名义为纪念战犯的发出悼词,称战犯为“昭和者”,“献出自己的灵魂奠定了祖国的基础”。

  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否定和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论多是由御用文人和极右家发表的,内阁一旦在历史认识上失言,轻则“撤回讲话”,重则丢官。如今,这些言论却由内阁首相等在等庄严场合堂而皇之地发表出来,到了公开化和化的程度,乃至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意识。

  修改历史教科书

  日本战后的者也深知教育对控制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安倍把《教育基本法》看作“控制”,把它与“和平”并立为“战后体制”的两大支柱。

  日本中小学校使用的多种版本的历史教科书虽然是由民间出版社编写的,但必须交由文部省“检定”。文部省“检定”教科书的基本方针是,逐渐删去正确记述侵略史实的内容,如“日本侵略”,“南京大”、“随军”等等。

  前述《大东亚战争总结》特别强调教育问题,认为关于侵略战争及日本加害等记述是“”,主张删除,编写新的教科书,并提出为此要以专家学者为主开展“国动”。

  “新历史教科书编写会”于1997年应运而生,发起人是一帮御用学者,如曾参加过日本的藤冈信胜之流。他们要求删除教科书中有关“从军”的记述,并现行历史教科书带有“自虐性质”。该会后来相继了《新中学校历史》、《现代日本史》、《详说世界史》等教科书,顺利通过文部省“检定”,成为中小学校正式采用的教科书。

  2001年6月成立的超党派议员联盟—“思考历史教科书问题会”以自民党家为主体,提出要在教科书中写入“南京大是虚构”等主张,甚至市动反对御用学者们新编历史教科书是“违法行为”,向文部省施压。

  在2012年的选举中,关于教育问题,“自民党竞选公约”提出停止基于“自虐史观”的偏颇教育。从2012年开始,日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已有太平洋战争是“自卫战争”的记述。

  主流右倾化

  二战后,日本的、、电视和出版社等大众出于对错误历史的,多采取反战和平立场。但是,随着右倾化的进展,《产经新闻》、日本协会(NHK)等主流也日益右倾,为御用工具。

  曾经是官员的知名人士草植一秀说,“其实在日本,信息也几乎完全被巨大的所控制了”。

  2014年发生的“未遂件事”充分说明了的这种质变:6月29日,一名男子爬上东京闹市新宿车站前高架桥上发表,反对安倍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而后(未遂)。对于这样一个富有意义的新闻,仅有朝日和《东京新闻》两家做了简短报道,其他都装聋作哑,置若罔闻。(作者: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可喜)

  (2015-03-03 17:25:00)

  延伸阅读沈孝泉:法德和解走出二战阴影

  2013年9月4日,总统高克(左)和法国总统奥朗德一同在法国中部二战时遭的奥拉杜尔村向遇难者墓地花圈。(透社)

  《参考消息》3月3日报道 法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是战败国。二战后,这两个充满历史恩怨的欧洲大国摈弃前嫌、结成联盟。法德结盟平稳地走过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依然是引领和拉动欧洲前进的“火车头”。二战后70年的历史证明,法德结盟有效了主义的复活,对二战后的欧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和平解决萨尔问题

  二战结束后,为了防止死灰复燃,法国最初的设想是肢解。这也是二战时期美、苏、英三大同盟国的主张,即将划分为四部分,分别由美、苏、英、法四国占领。为了满足法国的要求,美国同意萨尔地区脱离实现自治,经济上归并法国。

  萨尔地区位于西南边境,紧邻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是欧洲第二大原煤出口地。这个地区历来是法德两国争夺的对象。1947年,萨尔地区在上脱离,同法国结成货币关税同盟,法国不仅掌握了萨尔的经济命脉和煤矿资源,而且控制了防务和外交。

  然而,联邦随着自身性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对收回萨尔主权的要求日益强烈。二战结束后一段时间内,萨尔成为法德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法国从现实的力量对比变化以及自身和欧洲的长远利益出发,最终做出了同和解的选择。于是,双方在萨尔问题的反复谈判中相互做出,1956年6月法德达成协议,萨尔上重新回归,并实行经济归并。则承诺提供法国经济发展所需的煤炭供应,并疏通法德边境的摩泽尔运河,以便法国洛林工业区得以向西南部地区扩张。

  《舒曼计划》“两全其美”

  长期争论不休的萨尔问题能够最终解决,也得益于法德煤钢联盟的构想。当时,法国经济学家让·莫内提出了法德两国联合经营煤矿业和钢铁业,取消这两大领域的关税和运输障碍的设想。这个设想既具有经济意义,也具有意义。从经济角度看,法德加强在煤炭和钢铁领域的合作将确保两国经济利益;从角度看,则是通过联合经营来遏制和这两大军火工业基本资源生产的发展。

  这一构想得到了时任法国外长舒曼的支持。1950年5月9日,舒曼发表声明正式宣布,把法德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管理之下,建立煤钢共同市场。舒曼还提出,这一计划将向其他欧洲国家。这就是史称的《舒曼计划》。

  法德煤钢联盟计划提出后很快得到其他一些西欧国家的积极响应,1951年4月,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这西欧六国正式签订了“煤钢联营集团”条约,建立六国煤钢共同市场,取消内部关税,对煤钢生产和价格进行共同干预和协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六国进一步认识到,推进西欧联合必须从经济一体化入手,不仅在个别部门联合,而且应当扩大到整个国民经济。1957年3月,“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在罗马正式签署,从此,欧洲了经济一体化的道。

  国际评论对《舒曼计划》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法国在美国竭力扶植、复兴的背景下,在迎合美国要求的同时,防止东山再起而设计的一个“两全方案”。《舒曼计划》的独创之处还在于,欧洲煤钢联盟的实质是各国对煤、钢两大工业部门主权的转移,这触动了传统的和根深蒂固的国家主权观念,开创了自民族国家诞生以来前所未有的先例。

  法德结盟正式启动

  在肢解的计划落空之后,法国转向寻求同实现和解。1958年9月,法国领导人戴高乐同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晤,标志着法德这两个世仇宿敌的历史性和解。1963年1月22日,法德友好合作条约在巴黎爱丽舍宫隆重签字,史称《爱丽舍宫条约》。这项文件标志着法德两国互相厮杀和敌对的历史已经结束,法德结盟关系正式启动。

  《爱丽舍宫条约》,“两国在就所有重大的外交政策问题,首先是共同关心的问题上,采取任何决定前将进行磋商,以便尽可能采取相似的立场”,“两国有关将力求在战略和战术方面使双方的理论相互接近,以便取得共同认识”。这表明,法德两国关系远远超过了国家间双边友好关系,是一种涉及全面战略合作的结盟关系。

  法德结盟对法国来说十分必要。是不断壮大的“经济巨人”,因而对法国构成潜在的;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又是个“矮子”,需要在国际上寻求“靠山”。为了避免完全倒向美国,法国通过结盟对影响、将其纳入自己的欧洲政策之中。显然,这是最好的选择。

  的与选择

  法德结盟也是二战后的进行深刻的历史后所做的战略选择。二战后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场合和时机代表人民对的侵略和进行反思和道歉。首任总理阿登纳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向法国“真诚道歉”。历届领导人都公开承认发动了侵略战争和了600万的。战后的这种态度获得了包括法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认可和信任。这也是法德和解和结盟的前提。

  历届领导人不仅勇于反思历史,而且采取实际行动防止历史重演。戴高乐在法德结盟问题上向德方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接受欧洲现存边界的既成事实,二、永远不拥有核武器,三、对于统一问题“采取经得起任何的态度”。对此,阿登纳明确作出承诺,遵守战后边界,放弃拥有核武器的,同时还把50万人的军队纳入北约指挥之下,严格奉行防御性政策和接受北约军队在境内驻扎。

  在对法关系问题上,德方采取了明智和的态度。意识到,欧洲是真正的出,而没有同法国的密切合作,则难以参与到欧洲建设之中,法国的作用不容否定。法德两国在共同推动欧洲前进的进程中,往往表现得十分低调。前总理科尔曾在私下表示,在欧洲问题上,经常把“在先权”让给法国,即使是原创的主意,也需要由法国出面提出,才能把事情办成。

  对来说,法德结盟是摆脱二战阴影、重返国际社会的最好选择,是融入欧洲、谋求经济发展的最好选择,也是在欧美之间搞平衡、本国利益的最好选择。(作者: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沈孝泉)

  (2015-03-03 17:30:00)

  延伸阅读盛世良:俄罗斯捍卫反

  《参考消息》3月3日报道

  俄罗斯以2700万儿女的宝贵生命和巨大经济损失为代价,赢得了1941至1945年卫国战争的辉煌胜利。对二战胜利,素来以本国利益为重的俄罗斯人非常珍惜,“吃透用足”,服务于今日的大国崛起。

  把钉上耻辱柱

  二战结束后,如何处理的,盟国内部争论激烈。许多占领军的苏联人认为,所有穿过的人都应该,至少要到西伯利亚服,党卫军应该统统。

  最后,主行公开、公平、审判的观点占了上风。最终有18名被判以“战争罪”和“罪”,其中11人被判处死刑。在随后举行的12轮后续审判中,被起诉的主要是为第三帝国提供战争资源的工业家、军事人员、和战犯,超过5000人被控有罪,800余人被判死刑。

  对来说,审判战犯是同历史告别,是同界限,是对历史的。

  在,旗帜、的举手礼和“嗨伊,!”口号—这些臭名昭著的符号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然而,日本“海军之花”山本五十六的灵位和他死前用过的军刀和军服,居然至今仍在靖国神社!在俄罗斯人看来,这简直是对国的嘲弄,是对人类的,是对联合国的挑战!

  用战争赔偿发展经济

  根据国际法,战争赔偿是指战败国对被侵略国家所遭受损失的补偿。战争赔有不可替代的一项功能—让侵略者知错,无力东山再起。由此可见,战争赔偿不应该随意免除,这不关乎战胜国的“大方”或“吝啬小气”。

  1945年2月,苏美英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制定了要求德意日国家给予盟国战争赔偿的原则。应赔偿200亿美元,其中100亿归苏联,80亿归英美,20亿归其他国家。战后,英、美、法、苏对实行分区占领,成立盟国管制委员会,的赔偿以盟国从各占领区拆迁工业设施抵偿。同时,对于与盟军作战的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五国,同样提出赔偿要求。1947年2月10日盟国与上述五国订立的和约,意、罗、保、匈、芬五国分别向苏联、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希腊四国赔偿2.55亿、3亿、0.7亿、4亿和3亿美元。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后,免除了赔款。

  二战后的战争赔偿,实际上是苏联获得的首批巨额外国资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苏联在东激烈对抗时期对外借贷上的困难,对战后苏联因封闭经济而遭受的损失,起到了独特的补偿作用。

  苏联之所以要求以实物抵偿战争赔偿,主要是因为战争使苏联经济受到了重创,而此时得到实物性的产品和生产资料,对苏联而言比外汇更有用。

  苏联在盟国同意下,从的西占区得到了15%的重要设备(26座工厂)和10%的一般设备,获得了400万吨物资,其中大半为粮食和被服,24车皮艺术珍品和45万吨金属。

  从获得的高技术设备和最新技术样品,对苏联众多先进产品的生产发挥了重大作用。西门子等公司的精密设备推动了苏联无线电工业的发展,梅塞施密特等工厂所生产的新型飞机和设备,为苏联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让战俘当劳工赎罪

  在二战期间及战争刚结束时,苏联共接收238.8万战俘和109.7万欧洲其他国家战俘。在期间死亡的战俘超过100万。

  战时苏联的青壮年男子几乎全都上了前线,在战场上的不计其数。战后,劳动力极度匮乏的苏联将目光转向了战俘。1946年在苏联当劳工的战俘有180万。他们盖房子、修公、铺铁,参加设计,建造涡轮喷气发动机,重建乌克兰的大企业。在苏联水电站建设者中,战俘占80%。战败国俘虏的无偿劳动,对苏联战后的迅速恢复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直到50年代初,战俘才陆续被回国。至于最后一批战俘回国,那已经是斯大林去世之后的事了。

  举行阅兵庆典扬军威

  对在远东被俘的大部分日军以及日本派去的所谓“开拓民”,苏联则将他们运到西伯利亚挖煤、筑、做。其中不少人,多数人做足十年赎完罪,才被放回日本。

  举行阅兵式,以此庆祝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是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提出来的。第一次阅兵庆典在1945年6月24日举行。此后,苏联分别于1965年、1985年和1990年,即卫国战争胜利20、40和45周年都举行了阅兵大典。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于1995年5月9日恢复举办胜利阅兵式,并宣布当天为全国节日,每年要在莫斯科举行阅兵以示纪念。胜利阅兵从此成为俄罗斯的军事爱国主义传统。

  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俄罗斯所有节日中最重要的日子。相比于其他国家,俄罗斯对胜利日的庆祝,气氛更为隆重,规模更为宏大。从5月1日开始,全持续休假近十天以庆祝二战胜利,而5月9日则是庆祝活动的最。纪念日当天,所有城市都在中心广场举行庆祝活动,幸存的二战老兵更是盛装打扮,挂满象征胜利和荣誉的军功章出席庆典。在举行庆祝活动的广场和公园里,年轻姑娘纷纷向老战士献花,听他们讲述战斗经历。

  除此之外,2014年5月5日,在俄罗斯反战争胜利日前夕,普京总统签署了一项联邦法,加大惩治二战历史言行的力度,以俄罗斯某些历史学家和评论家苏联卫国战争史实的行为,警示国外贬低和抹杀俄罗斯对反战争贡献的言论,捍卫二战的胜利。

  (作者: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盛世良)

  (2015-03-03 17:34:00)

  延伸阅读彭训厚:盟军军事败笔换来血的教训

  1940年5月,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法国北部。英军只好从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往英国本土撤退。图为敦刻尔克大撤退时,一名英国皇家海军士官扶着受伤的战友一艘舰。(资料图片)

  《参考消息》3月3日报道

  军事思想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先进或落后,是导致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根据未来战争特点,加强军事科学研究和武装力量建设,适时进行军事变革是夺取反侵略战争胜利的重要环节,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条重要经验教训和。

  英国忽视陆军吞苦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认为,“已被解除武装,正处于痛苦之中,同法国和美国打仗的可能性很小”。基于这一认识,英国只专心于矛盾重重的帝国事务,把军事科研与武装力量建设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英国仍一战时的老经验,认为英伦三岛有海峡天堑,陆上有法国做屏障,因此强调空中和海战,以发展海军和空军为主,通过海上争夺和空中轰炸敌人的战争潜力制胜。因此,英国大量削减陆军军费,过于轻视陆军建设,忽视了大规模陆战的准备。

  更有甚者,在大肆扩军备战、磨刀霍霍之时,英国的“和平主义”运动却达到了。有人竟鼓吹“单方面裁军”,致使军兵种比例严重失调,陆军建设受到严重影响,最后导致在法国战场几乎全军覆没,教训是深刻的。

  法军头脑致惨败

  法国的情况和英国几乎如出一辙。法国盲目地认为,它的军队是实力最强的军队。在它看来,的军备受到《凡尔赛条约》的严格,英队几乎都解散,其他国家非小即弱,根本算不上对手。正是基于对形势的这一分析,法国把国防建设视为可以慢慢来的软指标,对任何问题都是一拖再拖,毫无效率可言。1928年提出的国防动员法,拖了整整十年才获得通过。在,当年的国防经费不知怎么用,以致1935年度拨款的60%不得不转入1936年度。有关国防工业的规划,武器的定型等,都成了在会议室里久议不决的研究课题,从而对法军建设产生了重大的消极影响。

  号称欧洲头号陆军强国的法国,仍迷恋于凡尔登要塞防御取得胜利的光荣,拘泥于一战中阵地战的经验,过分夸张大地面专守防御的作用,以致法国不惜以每英里花100万美元的巨额耗资修筑的所谓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成为法国沦陷在历史上的。

  法国真正的错误是不曾将其装甲兵力集中在法比边界地区。法国并非没有战车,但却不曾将其组成完整的单位,主要原因是其最高领导层的军事思想整整落后了20年。若以战车数量和技术性能而论,法国还比居于优势地位。问题在于法国不会使用现代化武器。德法两国对战车的使用方法完全不同。把一切战车都编成装甲师和装甲军,而法国则把绝大部分战车都分散在步兵师中,到战争爆发时甚至连可用的装甲师都没有。至于有关坦克装甲战的理论和思想,方面在古德里安和重视下已发展成相当完备的体系,而在法国几乎完全不存在。专凭这一点,即可解释法军何以惨败。

  另外,法国地面部队在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弱点又因缺乏空军支援而变得更加严重。其空军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落伍的法国将领根本不了解制空权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在军事预算分配时,空军应得份额被陆军强占。总之,马其诺防线本身不应对法国败亡负有责任,真正应负责的是比马其诺防线更不灵活、更加僵硬、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法人的头脑。法国人的头脑何以如此僵硬?一战胜利者的陶醉是最重要的原因。他们一切的思想均以1918年的胜利为基础,而忘记了时间和潮流都在不断地向前推进。尽管青年军官不乏诸如戴高乐等有识之士,但毕竟官卑职低,对于国家军事战略根本不能发生任何影响。

  美最初没做战争准备

  美国也犯了一些严重错误。在欧战爆发后,美方仍错误地判断,日本会伺机北进,配合夹击苏联,根本没有想到日本会在1941年12月7日突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国在二战初期奉行“坐山观虎斗”战略,认为不应急于参战,即使在法国战败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还声称,“当战与和的选择权尚在我们手中时,我们应选择避免冲突”。

  此外,美国也没有把军事科研和军队建设放在应有的上,致使其军事科研与军队建设严重滞后。至1940年底,美国只有正规军26万人,加上国卫队23万人,也不足50万人。坦克只有500辆,武器弹药严重缺乏。在太平洋风云突变的紧要关头,守岛部队和太平洋舰队的官兵仍照例在周末休假。因此,当日机来犯时,珍珠港陷于一片混乱,部队严重受挫,大伤元气。

  苏军初期失利须反思

  头脑相对一些的苏联首脑亦未能完全摆脱一战念的影响,认为战争还会像以前那样,先进行边界掩护战,对德军突袭波兰和法国的战斗中出现的作战新特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对苏德战争爆发时间判断失误等原因,苏联没有及时安排新式武器的大量生产,部队装备陈旧,缺额很大。飞机80%陈旧,67%的坦克正在或需要进行大修或中修,新型坦克很少,而且刚刚装备到部队。火炮特别是防空武器和反坦克武器尤其缺乏。弹药严重不足,仅能满足一个月的作战需要。

  苏军还没有的国防通信网络。平时没有建立紧急报知系统,上级指令无法及时传达给部队。战场建设速度缓慢,旧国境线上的边防工事大部已拆除,新国境线上的筑垒地域尚未完成。原定在西部修建的170个机场,绝大部分没有竣工。各级领导机关均未构筑地下指挥所。部队整编进展迟缓,缺额颇大,且部队的战备训练脱离现代战争的实际,平时缺乏打集群坦克、反空袭和组织协同动作的训练。

  此外,由于1937至1938年肃反扩大化的影响,各级指挥人员和司令部人员军事理论水平、作战指挥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较差,大部分尚不具备与其职称相称的战役、战术素养。“大清洗”的后果,不仅使苏军了大批有才干的指挥员,而且害者的军事理论和所实施的战备措施同时遭到和废除。如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被处死后,他所提出的关于集中使用坦克的正确理论竟被斥之为“轻视人的作用”的“帝国主义军事理论”。坦克军的编制也一度被取消。尽管1939年后苏联对肃反扩大化的错误有所改正,但它对苏联军事科研与军队建设的恶劣影响和严重,决非短时间就能消除。这也是造成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严重失利的原因之一。

  还有,苏联的军事理论片面强调了战略进攻,忽视战略防御的地位与作用,更没有考虑到,一旦不住敌人强大战略突袭时暂时实施战略退却的问题,不少官兵被俘,损失惨重,教训深刻。

  战争是发展的,作战方法也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来源于战争实践又指导战争的军事思想、军事理论,也应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

  原封不动地以过去战争的老经验来指导下一次新的战争和与之相适应的武装力量建设,必然要遭到失败。

  军事思想落后必然,这是二战中被侵略国家用无数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沉痛的经验教训和重要。(作者: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员彭训厚)

  (2015-03-03 17:42:00)

  延伸阅读杨民青:中国大国地位来之不易

  《参考消息》3月3日报道

  70年前的世界反战争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重温这段历史,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继承世界反战争的胜利遗产,中国应有的大国地位,在今天具有格外重要的现实意义。

  卓越贡献提升中国地位

  在现代史上,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起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协约国为争得世界更多国家的支持,曾经承诺:如果中国站在协约国一边参战,那么,协约国将在战后使其获得大国地位。这是国际社会首次提及中国大国地位。

  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中国开始了全面抗击日本侵略的抗日战争,经过数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以极大的民族,将号称“三个月中国”的日本侵略军击败。中国战区作为二战主战场之一,为世界反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

  1941年8月14日,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共同声明,史称《大西洋宪章》,表明两国希望世界重建和平,放弃侵略和使用武力的决心,首次提出今后世界将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安全制度和组织。《大西洋宪章》得到了当时世界反国家的积极响应,尤其得到了正在与日本和浴血奋战的中国和苏联的大力支持。中国和苏联的支持,为后来建立联合国打下了基础。由此,美国、英国、苏联、中国以及后来的法国,成为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国由此跻身世界大国之列。从上可以看出,二战留给中国的一项重大遗产是,全世界承认,中国是为反战争做出重要贡献的世界大国。

  国家签名顺序大有讲究

  说到二战中形成的中国大国地位,不能不提到一个几乎被历史遗忘的美国人,即当时身为罗斯福总统顾问的霍普金斯。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反国家,在美国首都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布赞同《大西洋宪章》的旨和原则,为将反战争进行到底而协同作战,“绝不与敌人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

  在确定签名国的顺序时,霍普金斯向罗斯福提出,要打破按字母编排的次序,把像苏联和中国这样的国家,提到与美国、英国并列的地位。其具体的办法是,将那些在自己国土上积极作战的国家列为一类,将已经被轴心国征服和占领的国家列为一类。对此,罗斯福表示十分赞同。

  这一排列对中国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是首次向世界宣布,这四个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同盟中所处的中坚地位。

  1943年10月,美国国务卿赫尔、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主要任务之一是充分讨论建立战后世界国际组织问题,签署由美国提出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草案。

  起初,对是否决定中国参加这个宣言的签署,曾经发生过争论。后来,与会各方赞同中国参加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同年10月30日晚,中国授权时任苏联大使傅秉常代表中国外长出席会议,在四国宣言书上签字。这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签署的重要国际文件之一。

  美承认中国应名列四强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美国、英国、中国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出席著名的开罗会议,就四国宣言和中国的大国地位问题进一步明确交换意见。在主持开幕式中,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今日召开会议仪式虽然简单,但是,会议却有历史意义,因为本会为四国宣言的具体化。”

  与会期间,罗斯福说:“中国应该取得作为四强之一的国际地位,并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四强小组机构和一切决定。”丘吉尔说:“莫斯科会议及四国宣言具有重大意义,影响所及,能奠定将界的和平。”蒋介石说:“中国将欣然参加四强的一切机构与制定决定。”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专门就四强和成立联合国问题交换意见。斯大林赞同罗斯福的意见,强调未来建立的联合国组织应该是世界性的,而不是地区性的。

  1943年12月1日,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领导人发表《德黑兰宣言》,向世界宣告:“我们完全承认我们以及所有联合国家负有至高无上的责任,要创造一种和平,这和平将博得全世界各民族绝大多数人民大众的好感,而在今后的许多世代中,排除战争的灾难和恐怖。”

  会后,回到美国的罗斯福向谈到开罗和德黑兰会议的伟大意义时说:“英国、苏联、中国和美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世界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这也是美国首次承认中国是世界性的军事大国的历史记录。

  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开幕,6月26日闭幕。50个国家的282名代表参加会议,制定并签署了《联合国宪章》。中国代表团共有10人,包括中国代表董必武。中国由此世界大国的舞台。(作者:解放军分社原副社长杨民青)

  (2015-03-03 17: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