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表示,在国际油价持续走跌的行情刺激下,中国加大石油进口量符合市场规律。早在2003年,中国就开始筹备石油储备,规划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油库等硬件设施建设,预计2015年形成相当于90天净石油进口量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
导读:上周末,国内油价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八连跌”。同时,国际油价上周下跌3.6%,连续第七周收跌,也创下1986年以来最长的下跌周期。随着更多的巨型油轮在近期驶向中国的港口,中国似乎已经成为本轮国际油价下跌中的赢家。
有些数据更像儿里一闪的画面:据国外报道,10月18日上午10点,各条海运线艘巨型油轮奔向中国,过去两年,平均每天向中国运输石油的油轮数量为63艘。
交易模式的变化也进入观察者的视野。新加坡知情交易员透露,10月以来,中石油旗下的能源交易部门购买了36船原油,创下单月最大笔购买纪录。这36船原油的卖家,来自于阿联酋和阿曼。36船原油相当于1800万桶。中方所购石油计划于12月装货,预计明年1月将运抵中国港口。中国上次大举购买石油还是在今年4月,数量为16船。7月至9月期间,购买频率下降至平均每月3船。
上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称,过去三个月,中国用作战略储备的石油库存增加了3500万桶。挪威一家投行的分析师斯塔夫赛斯则透露:“我们已经发现中国在中东大量采购(原油),海运费率确实热起来了。”另外,近期的租船行情也印证了这一点。
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7月份原油进口量为2375万吨,平均单价为786.53美元/吨,相比6月,增幅为2%。进入8月份,原油进口量一举冲到2519万吨,环比增加6.1%。9月份,原油进口量跃升2757.71万吨,环比增加了9.5%,且平均油价则降到743.75美元/吨。
若按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来计算,油价每下降1美元,中国就能节省21亿美元的成本,自6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在4个月内已下跌25%,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粗略估算,2014年中国进口油价将节约250亿美元的进口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频繁从海外进口原油或是为国内的石油战略储备扩容。统计显示,我国对国外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已从1994年的1.9%上升到2006年的45%,目前已逐步上到58%。原油暴跌对原油储备带来了极佳的机会。
早在2003年,中国就开始筹备石油储备,规划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油库等硬件设施建设,预计2015年形成相当于90天净石油进口量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
有消息指出,今年1月,国家能源局召开国家石油储备工作会议,会议中指出,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一期项目已全部建成投入运行,二期项目建设仍在有序推进,而三期项目也已开始前期选址,截至2013年底,一期四个全部装满储备原油。
有数据显示,自今年4月份以来,我国原油进口量猛增,而原油加工量与前几个月相比并未明显变化,市场分析人士因此判断大量进口原油进入了战略储备项目。
林伯强进一步说:“现阶段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大约为70天左右,距离90天的储备目标仍有一定距离”。
国外权威经济学家表示,油价出现20美元/桶的波动将造成6400亿美元的财富转移,接近全球P的1%。由于消费者通常会将一半降价红利重新投入到消费中,因此净影响可能是全球P的0.5%。
原油暴跌相当于给国内消费者派发了红包。上周末,国内油价创出调价六年来的首个“八连跌”。京标92号汽油重回6元时代,心细的车主测算过,私家车主以每月跑1000公里计算,可轻松省下百元油钱。
中金公司最新研报估算,国际原油价格平均每下行10美元/桶,中国企业和居民将节省开支1070亿元,约相当于2013年P的0.2%,相当于全部A股上市公司利润的4.5%。
中金还表示,在A股市场上,将对三个板块形成正面刺激,并成为其利润增长的助推器。它们分别是化肥、化纤、塑料等石化产业链中的下游企业,原油价格走低将直接减轻相关企业的原材料成本;航空、仓储等油料消耗较大的交通物流板块,油价下跌帮助其降低运营成本;汽车板块,油价下跌可能刺激投资者购买汽车的积极性。
今年6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跌。美国东部时间10月14日,原油“暴跌模式”突然启动,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从每桶115美元一跌到每桶80多美元。大商品步入熊市完全被确认。
导致石油暴跌的元凶,研究机构将其归结为三大原因:供应面宽松、美元汇率走强及其他政经因素。
首先是供需端矛盾。美国页岩油产量屡创新高,世界范围内石油需求增长乏力。据美国能源署披露,9月份美国原油日产量870万桶,为1986年7月份以来的最高月度产量。预计2014年美国原油日产量854万桶,2015年将达到950万桶,达到197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主要原因即是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其原油产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原油供应出现过剩。今年9月,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国外石油科技发展报告》,该报告粗线条地描画了一幅世界石油财富转移图—
随着油砂的开发,已超过海湾国家,成为美国最主要的原油进口来源。美国页岩油和页岩气的开发,使得页岩油气成为国际能源界的“博弈改变者”,预计2020年美国能源自给率将突破85%。随着“盐下油”勘探技术的进步,巴西近几年发现多个海上大油气田,到2020年,巴西的石油日产量或将达到沙特的55%。
换句话说,位于世界石油版图中心的中东地位已被,正在实现向美国、和巴西为轴心的美洲方向的转移。页岩油气的开发,有可能是美国主导的本轮原油暴跌的最大动力。此外,利比亚、伊拉克等国家因战乱中断的原油出口逐渐恢复,国际原油供应进一步增加。世界范围内原油需求增长乏力,尤其是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世界原油需求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对油价形成了趋势性的向下压力。
在这场以原油为筹码的大国游戏中,主流观念均认为美国用原油俄罗斯。美国是大玩家,俄罗斯、伊朗等石油输出国成为输家,中国、日本等原油进口国则是利大于弊。世界最大原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不再像以往通过限产稳定或提升油价,反而利用低成本优势,开打价格战,捍卫市场份额,游戏规则更变得复杂。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崛起启动了全球原油长达10年的价格上涨周期。2003年,油价从每桶25美元,涨到了2006年5月的75美元元,经过一年的高位整理后,从2007年起,一口气从70美元飙至147美元。在2008年以前,国际市场之所以不断地炒高能源价格,一是在炒作所谓能源枯竭论;二是看准了中国能源市场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而从目前的能源发展轨迹看,这条能源之重新找到了健康的方向:控制消费总量、加快升级转型、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战略储备。
在近期的原油暴跌中,还有一条有趣的页岩气新闻,被淹没在海量般的信息里。10月,央视在中披露了我国页岩气开采核心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我国成为继美国和之后,第三个使用自主技术装备进行页岩气商业开采的国家。目前,国家已经明确将页岩气勘探开发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2015年全国实现页岩气产量65亿立方米。虽然产量不高,但其战略性意义不容小觑。
中国农业银行顾问何志成的一番话,似乎点破了其中的寓意:中国是不是真有页岩气,能不能实现自主开发,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极大。短期看,这种可能性使国际市场炒家不敢轻易地爆炒能源价格;而从中长期看,一旦中国自主开发页岩气的消息被,国际油价还将走跌。他最后指出,一旦能证明中国能以低于80美元一桶的价格实现页岩油、页岩气的自主开发,国际能源市场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