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转播NBA全明星周末之前,梁玥导演给我发微信说,能不能请一些明星来给《NBA最前线》录个祝福VCR。我一开始心里还有点儿奇怪,去年我们俩一块儿出差去转播NBA全明星周末,恰逢NBA和体育频道合作30周年,都没提这要求,怎么今年忽然想起来需要明星来录祝福的VCR了?他乐着跟我解释说,因为到今年《NBA最前线》就满五周年了。
按中国人的规矩,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对于《NBA最前线》这个节目来说,五年当然是个里程碑了。有这么个节目不容易,怎么看都算是个开山之作,怎么叫开山之作呢?今天就来唠叨唠叨。
我仍然记得第一次录NBA最前线样片的时候,当时主持人有四个人,两男两女。两男的一老一少,分别是伟大的卫平-布莱恩特-张指导和我,女的估计你们很难猜得出来:分别是现在在《体育新闻》和《天下足球》闯出一片天空的杨茗茗和刘宇曦。那位说了,你看看,你还把人家名字写错了。但《NBA最前线》节目里真的来过两个刘 yǔ xī。和杨茗茗一块来试镜的这位,现在我已经不知道她在干嘛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还干这一行,愿她一切都好。命运这东西真的很有意思,明明打的屏幕上的名字读音都一样,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说起来,这也算是我在这个节目里收获的一个小小的感慨。开山之作,这算是开头儿。
那位又问了:有同名同姓的女主持,就算是开山之作啊?您误会了,真不是。体育频道成立的时间很长,优秀成功的节目很多很多,光篮球项目此前就有篮球公园,收视率一直不低。但NBA最前线,完全是由NBA和体育频道合作的一档直播类篮球节目,所有你能看到的片子全部是NBA提供的原汁原味儿的素材,否则也就不敢叫自己最前线了。看到这儿,第一个开山之作,您承认了吧?
既然是开山之作,就不光是在名头上做文章。您各位想,这节目最长两个半钟头,最短一个半钟头,那么多丰富多彩的原材料,主持人能够发挥和表现的空间少之又少。但在这样少之又少的空间下,竟然还能让节目找出反拍,我觉得,得算开山之作,得算不易。
也不是王婆买瓜,比如您看“张合理”,对,就是我的师长卫平-布莱恩特,他成功的塑造了自己屏幕前幽默可爱、阳光活力的人设形象也是从《NBA最前线》开始的。那位又说了,张指导从1996年开始就帮助你们解说篮球比赛了,怎么能算是最前线设计的角色定位呢?这您有所不知,张指导的确是1996年开始帮助我们解说NBA全明星周末不假,但他的身份一直都是解说嘉宾。在他身边的有宋世雄老师,孙正平老师和韩乔生老师,这三位都在转播解说上,给张指导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引领,但要论真正去创作和开发一个节目,张指导是直到最前线才发挥出了自己全部的最大能量。
自从张卫平指导去美国和埃里克·戈登做邻居了,我再见到他只能通过三个途径,NBA最前线,总决赛,以及全明星周末。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还真不是太适应,这么一个每周六大清早都要或正经或不正经犯贫着专业着一块儿说一场或两场NBA的可爱老头儿,一下儿就一年见两回了,搁着你,你能不想念么?
我一开始知道张卫平指导,和你们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都是看我们频道的NBA转播,不过我看的可能略早一些——1996年的NBA全明星周末。那是体育频道第一次现场转播NBA全明星周末,也是伟大的迈克尔乔丹复出之后,第一次重回全明星先发阵容。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比赛关注度和收视率之高,完全是现象级的。坐在旁边的两位解说,就是我的老师孙正平和张卫平指导。不同的是,那时候孙老师已经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体育评论员了,而张指导出现在现场解说岗位上却是破题第一遭,老头儿的诙谐与轻松,专业与随意都给那时年少的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应该是中国第一波,听着“梆梆梆梆”,“追着打”,“spacing”……这些经典解说口语长大的球迷,而“从球迷到专业的报道者”这个理想的建立,绝对有一部分来自于张卫平指导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我仍然还记得,1996年NBA全明星赛结束当天晚上,跟我们家老爷子说起“央视新来了一个解说员”叫张卫平,我爸乐了,说你知道张卫平是什么人?还新来的?那是以前正经的国家队主力,队在东单外场打比赛,我们所有爱看篮球的爷们儿都招呼着过去,就为了去看张卫平。哎对了,张卫平的外号就叫爷们儿,因为当初他弹跳力巨好,训练特别刻苦,深蹲在整个国家队都找不着对手,我们这些他的同龄人都。
得,这回张卫平的名字和那下凡一般的形象算是在我心里扎了根儿了。那会儿想着未来要是有机会跟张指导见个面儿请教请教就非常理想了,搭档说场球真是想都不敢想。
可没成想,1996年的愿望,三年后就变成了现实。一次解说员大赛的项入选,就给了我美梦成真的机会。因为那次入选得到的励之一,就是2000年金州全明星周末和张卫平指导、韩乔生老师一起解说扣篮大赛以及全明星正赛下半场。为了提前和解说嘉宾磨合,当时的《篮球公园》节目制片人任江舟老师让我给新秀之夜特别节目的各位编导打打下手。我这人从小勤快,可万万没想到,到了现场发现有比我还勤快的,还竟然是个跟我爹妈岁数一样大的老先生,没错儿,就是张指导。因为现场有很多投篮互动的游戏,有点儿像现在全明星周末的技巧挑战赛,就得临时在场地上铺各种地铁和特殊线的标识,张指导怕年轻人弄错,全部亲力亲为:弓着腰,撅着,一步一步退着,捋着地贴,直到全都铺好,老头已经满脑袋都是汗。
后来在金州越来越熟,和老头儿夫妻俩聊天儿,说起当初张指导当运动员时的刻苦,退役后学习英文时的努力,只身闯荡美国时的不易,尤其是举目无亲时开着卡车一个城市一个城市,一个销售点儿一个销售点儿地推销,我想象着那样的情境,用怹自己的话术说——这应该是一个当年特别有energy的人。
从这次全明星开始,张指导就对我特别照顾,不但在直播最后特别直白地夸我半天,平常偶尔通电话的时候,还会指点我多钻业务,多和运动员教练员沟通,弥补自己并非专业队出身的不足。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我一共现场转播了7次NBA全明星周末,4次NBA总决赛,每次都是和张指导一起,每次都能学到很多东西。我仗着自己年轻,跟怹说线年总决赛,我说我们俩是世界上最和谐的湖蜜和凯蜜,结果老头儿第七场看阿泰(现慈世平)球往后一甩,直接大喊“哦!冠军喽!!”我就坐在怹身边儿,都快喷了。
2012年总决赛,我们俩在俄城一人儿买了一副哈登式的假胡子,又在迈阿密各自找了现场DJ同款的球迷遮阳镜,没事儿打赌玩儿,在社交网络起了个名儿叫“章鱼大战”,那会儿章鱼保罗还没那么有名,竟然还怒多怒多人看,想来张指导的老顽童态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年轻的同事不过脑子,直接就能当着怹面儿问“网上说的张合理是谁啊”;我在转播里就能叫“卫平·布莱恩特”,还能一块儿学着史蒂芬森朝詹姆斯耳朵吹气的搞怪桥段发在社交网络上……我们怎么开玩笑,怹就是不以为忤。还是2010年世界男篮锦标赛,老头和孙正平老师一起现场转播,那一句“孙悦,玩儿他!”成为了经典。我那会儿觉得这属于直抒胸臆的幽默解说,后来想了又想,再也没有比这句话能更好诠释“Are you kidding me”的了。您说这是张指导无意得之?我觉得不是。从我认识他那天起,他的行为就一直符合四个字的标准,那就是“与时俱进”。
张卫平指导活到老学到老,在我看来,这很合理。但如果提起这个名字,你光是能说出个“张合理”或者“卫平·布莱恩特”,那也太对不住怹为了我们共同热爱的篮球所付出的那么多努力了。张指导当球员当到世锦赛得分王,当助理教练当到国家队钱澄海指导的助教,当主教练当过奥运希望队的主教练,当解说嘉宾一口气在体育频道一坐就是二十年,而且还在新时代继续开拓自己的业务……没有热情与能力,哪儿来这个心态?
因为有了活泼可爱的张指导,这节目就算活了,每次都有很有趣的前线故事,让我这个在后方的主持人观众都看得津津有味。您如果记得,当时张指导的摄像田老师也是一位资深高龄前辈,老师们的和态度真是值得钦佩和学习。前后方一起制作,得是开山之作吧?
当然,第三个就跟我有关了,《NBA最前线》以后,很多NBA球员的中国行,都愿意参与到节目当中来个专访,我也因此获得了很多和他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随着越来越熟悉的状态产生,也有一部分球员真的不再,讲出自己的真实态度和想法,而不是客套和片儿汤话,这对于一个来说,就常好的状态了。得感谢这个节目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所以这一次在也特别邀请到了皮尔斯和白巧克力,为节目送上自己的祝福。皮尔斯还记得去年在NBA5对五的项目中接受过《最前线》的采访,所以最后他还不忘补了一句,“How time flies(时光飞逝)!”
真的是时光飞逝啊,《NBA最前线》转眼也就五年了,五年的情景历历在目,年轻的同事们拼尽全力,希望为大家呈现最原汁原味的NBA节目,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我不知道这节目会不会十年甚至更久,下一个五年后又会是什么样子?我期待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属马的今年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