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在用户层面上,街电是共享充电宝行业中当之无愧的领跑者。而且其也是第一个实现盈利的共享充电宝公司。短短两年时间,街电的用户进阶之值得研读。
在过去的一年中,虽然质疑,但以街电为代表的共享充电宝在非议中成长,用户数随之攀升到了6000万。
而根据近日艾瑞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共享充电宝交易规模0.9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3.3亿元。目前,街电、小电、来电位于行业第一梯队,其中
核心的问题是,街电凭什么能俘获最多的用户?除了品牌影响力、技术、产品口碑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在用户运营上得以突破。毕竟,共享充电宝还处在起步阶段,要迅速跑马圈地必须在用户运营上下功夫。
其次,围绕用户的营销,街电投入得最大,布局到200多座城市,而且形式灵活,接地气,推广做到了持续发力。
从2017年11月的双“十一”到随后的圣诞节、春节返乡途中,街电打出了一套精准化的运营活动组合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一方面对已有的千万级用户提升了活跃度,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用户的拉新。一来,借助符合年轻人的节假日的天时,联合众多商家一起搞“线上+线下”营销。大家都去线下的场景,人流大,有着使用充电宝的巨大需求,再加上有礼品的刺激,成为获取用户的绝佳节点。甚至,因为有营销活动,而导致用户从别的平台转移到自家上来。
二来,就是具体的运作手法,与众多商家、支付宝、芝麻信用等进行跨界合作,如支付宝集五福、音乐节、七夕活动等等,实现相互引流。
以笔者为例,好几次使用街电的充电宝,都是在和街电合作的餐厅吃饭之时,手机快没电了。这也是直接触达到用户的最有效的途径。
在笔者看来,街电远不止在餐厅、便利店等高频场景利用小机柜触达用户,街电更广阔的前景在于能够覆盖用户出行的全场景。在完成餐饮、购物等娱乐场所的布局后,街电逐步开始向机场等高端场所进军,如已正式进驻山东、深圳客运站、广州天河客运站和桂林机场,成为共享充电宝品牌中全场景覆盖发展得最快的品牌。
据了解,街电的大机柜已陆续出现在机场、火车站、广场、写字楼等场景中。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中租借充电宝,结合具体场景的商业策略,促使用户产生消费行为,街电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商家的获客渠道。最终,双方利益共享,形成良性循环,街电也能借此尝试更多的商业变现。
因此,在街电小机柜占据了行业的头部地位后,街电正在尝试利用大机柜占领更多行业细分场景,向更大的版图持续迈进,在未来的商业变现中拥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可以说,正是在用户运营上胜出,让用户对街电的情感识辨度和信任度不断加强,也真正让用户获得好的价值,就能获得共鸣。最终,使得街电的用户得以暴增,登上用户数榜首。
实际上,随着街电坐上共享充电宝用户头把交椅之后,这个行业也迎来了一个比拼的关键节点。用围棋术语来讲,可谓是“棋至中盘”--即处于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一方面会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境况,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充满机会,要敢于创造。
而且,棋至中盘的争斗也蕴藏变局,谁在这个市场率先突破,就可以在整个混战格局中争取到更多决定性的筹码。
前方,共享充电宝的核心问题是覆盖密度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最终打通与用户的最后一堵墙。所以,在下半场的争夺战中,最终比拼的是谁能深耕场景开发与渗透,并进一步扩大产品到达率。而在这一方面,街电也占据了优势。
街电CEO表示,每一个充电宝都是与用户的接触点,它所能产生的价值并不局限于用户的某种应急性需求。随着其价值的进一步凸显,必将扩宽其商业想象空间。
总之,正如自人科技向令说撰文所言:“共享充电宝在一片喧嚣中诞生、撕裂、。事物的发展绝非一帆风顺,因此对于新生事物要保有期待,既不能捧也不能一。”不管怎样,共享充电宝领域怎么都会成一家,最终赶上共享经济的沙底金。
未来将会出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头部企业和二三线的差距拉开,或类似共享经济代表企业滴滴的发展径。
至于,最终谁会成为共享充电宝行业中的滴滴,答案还说不好。从眼下来看,街电是最有希望的那个。毕竟,用户数是最能反映一个公司的实力和前景,更何况还有聚美公司的赋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