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娱乐八卦> 文章内容

神作264句粗口30年了人类再也没拍出这样的爽片

※发布时间:2024-11-28 23:50:22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1994年,纽约电影节开幕。一部充满、毒品的电影上映。女主角嗑药把自己嗑得快死过去,被拉到某嬉皮家里,打强心针。大针头朝扎下去时,前排一位观众尖叫一声,晕了。

  放映不得不中断。影院灯亮起,制片人赶到晕厥的观众跟前,一顿猛操作。十分钟后,观众醒了。制片人高兴宣布,“人活过来了!”。

  其实呢,制片人不这么干,那部杰作也注定会大放异彩,名垂青史。因为它的导演,叫昆汀·塔伦提诺。它的片名,叫《低俗小说》。

  电影上映后,《纪事报》把它形容为一部百年不遇的小说,叫人一边读一边在看还剩多少页,希望剩下的内容越多越好。

  这句话精准描绘了我第一次看《低俗小说》时的感受。我边看边注意进度条,心想导演还能玩出什么花样。在我有生之年,如此常看常新的作品实在不多。每个细节都令人发笑的,更是少之又少。

  作为昆汀的影迷,一直以来,都很好奇他那些电影是怎么捣鼓出来的。无奈相关资料不多,一直没碰到系统介绍他的书。直到今年,有几本书出版。终于捞到不少有趣的八卦。

  此前,豆瓣上一直流传昆汀一段采访的神图。大致是说他很小的时候,他妈就带着他去看成年人才能看的电影。昆汀问他妈,你对此就不担心吗?昆汀回复是,比起这些电影,我更担心你看新闻…

  昆汀的母亲叫康妮,是个。他祖父开汽车修理厂,有倾向,祖母是个酒鬼。生在这个不幸家庭,康妮经常去姨妈家躲灾。也就在那个城市,她遇到了昆汀的生父,一个叫托尼的混混。

  两人认识没多久,就闪婚了。可这男人忒不靠谱,结婚4个月就跑了。康妮还怀着孩子。男人走后,康妮独自生产。她给孩子起名,用的是电视剧《荒野镖客》里一个叫“昆提”的角色,外加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昆汀小姐的混搭。一出生,昆汀就是经典和流行的结合体。

  19岁那年,康妮遇到一个25岁的音乐家。两人一见钟情,都爱看电影。昆汀3岁时,康妮就带着他去电影院。前提条件是,不许闹,要听话,不然你就一个人在家待着。6岁时,他在影院里看了西部片《日落黄沙》,恐怖片《狂澜》。片中,男角色被,昆汀完全没看明白。

  那些本该是大人看的电影,成了昆汀的艺术启蒙,构造了他独特的趣味。上小学时,他开始写故事。这期间,他妈又离婚了。两人搬到一个混乱街区。昆汀开始厌学、逃学。他在家看漫画、B,满嘴。

  他干得很不爽。他喜欢看电影,是真的电影,不是片。这之前,他在卖场里偷埃尔默·伦纳德的小说,被抓现行,被他妈禁足在家。思来想去,昆汀想学表演,恳求母亲让他去上表演学校。

  学了半天,屁也没学出来。在影院干了一阵,他又做过购物中心的市场调研员,还在某司当过猎头,东一榔头西一斧头,蹉跎光阴。

  那是一家租赁店,藏有海量的电影带。昆汀起初只是去消遣。因为那儿的店员都是资深影迷。昆汀爱找他们聊天,一聊就是七八个小时。昆汀的电影储备量和话痨强度,无人能匹配。谁要跟他争论,等于自讨苦吃。

  后来,一个叫罗杰的店员老板,让昆汀去那里上班。昆汀薪水下降了。但他一点不介意。从此可以免费看各种电影。

  上班期间,昆汀相当积极。经常从顾客角度出发,给他们推电影。每周还搞主题影展。他也受益颇多。那些年,他培养了电影审美,建立了系统的电影知识。在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获得了诸多话痨灵感。

  干了几年,昆汀意兴阑珊,他意识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一辈子都是个店员,根本无法拍电影。一天夜里,昆汀去找表演学校的哥们儿哈曼。电视里播着《迈阿密风云》。看到一个稀烂的转场,两人决定拍电影。

  这之前,昆汀试着创作过《被的恋人》,讲一个年轻人为跟脑受损的恋人在一起,把自己搞进病院。还没拍完就毁了。

  哈曼有个点子,讲一个家伙给最好的朋友过生日,雇来,结果搞砸了一切。昆汀觉得不错,让他写了一稿,又把四十页的脚本加戏,扩充成了80页的完整剧本。两人花了5000美元,断断续续三年,才把电影拍出来。

  用的是一台老式的16毫米摄影机,每两分半钟,就要换一次匣。好不容易拍完,结果一场大火毁了大部分素材。最后只剩下36分钟。

  这部习作,叫《我最好朋友的生日》。昆汀和哈曼付不起冲印费,隔了几年,才把素材冲出来。两人一看,心都碎了,完全是个垃圾。

  昆汀觉得这是一次“昂贵的电影教学”。他决意从头开始,先写剧本,然后用卖剧本赚的钱,拍一部货真价实的电影。

  当初推荐他上岗的那个店员,罗杰,手上有个剧本雏形。昆汀拿到故事,一点点扩充、改写,越写越多,最后写到了500多页。他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收场了。这玩意儿的体量,根本不是一部电影能容纳的。

  《真实罗曼史》剧本一开头,就是一段巨的讨论。寄给各大制片厂,连级别最低的审稿人员都读不下去,说太、太粗俗、太了。

  其中,米拉麦克斯影业的阅稿人尤其感到恶心。专门写信给昆汀,说谁会在乎你写的这些人,听这些垃圾的故事?你还写了那么多“F”开头的单词:

  那时候,昆汀穷困至极。住在国际机场飞机起航线下面一个一居室公寓里面,开着一辆破本田,上表演班,到处推销剧本,天天收退稿信。朋友们开玩笑说,要给你写信,直接写“电影工业区郊外”就行了。

  昆汀虽然没啥名气,剧本四处流转,还是混些圈子的。一次派对上,他遇到拍《壮志凌云》的托尼·斯科特,把《真实罗曼史》和《落水狗》的剧本,都自荐给对方。斯科特看了,很喜欢,两个都想要。

  《落水狗》是昆汀的挚爱。他本打算自筹1万美金,拿超低预算,叫朋友们来演,拍成16毫米黑白片。但在一次上,他认识了同样有野心却身处低谷的劳伦斯·班德。这成了两个年轻人职业生涯的转折。

  看了《落水狗》的剧本,班德十分喜欢,希望昆汀给自己时间,可以帮他找钱。昆汀听了太多类似的话,说我最多给你三个月。两人在餐巾纸上签了协议。为了省房租,昆汀回家跟康妮住。

  这期间,班德拿着剧本到处找投资。一个金融家愿意投160万美元,但要求改结尾,模仿《骗中骗》,让所有角色死而复生。如果能让他一个朋友来演,还能再加50万。还有个买家,打算抵押房产投资,但他要当导演。

  听了这些不靠谱的要求,昆汀心灰意冷。他不得不把《天生狂》的剧本卖给两个电影学院的毕业生,放弃了亲它的念头。

  搞笑的是,剧本后来又卖给华纳,成了导演奥利弗·斯通的专供剧本。直到《落水狗》都成功了,这剧本还没拍出来。昆汀想买,已经买不了。而斯通开拍前夕甚至打算挖走《落水狗》一半的参演演员。

  在班德的努力下,两人找到了一家专业机构。其高管接手项目,开了一个名单给两人。有10个演员。说只要找到其中一位,就可以给130万投资,如果能找到两位,就给200万。好巧不巧,班德的妻子正好认识其中一位,叫哈维·凯尔特。也就是《落水狗》里演白先生那位。

  凯尔特读完剧本,以为昆汀是混的。他试图引诱其他演员上船,均以失败告终。最后,拿到150万预算。凯尔特自掏腰包,把昆汀、班德带到纽约,开始选角。来的60人里,甚至有乔治·克鲁尼、塞缪尔·杰克逊、文森特·加洛。

  不知为何,昆汀对蒂姆·罗斯一见倾心。这位日后因《海上钢琴师》被广大影迷熟知的演员,表示自己从不试读剧本。昆汀把他带到一家酒吧,喝个烂醉。喝嗨之后,罗斯把剧本从头到尾读了整整五遍。

  7月底,《落水狗》开拍,只花了30天。片场主要在一个巨大仓库里。现场打满灯,高达43度。每个人都热得够呛。罗斯躺在血泊里的戏,身上涂满糖浆。拍完整个人都黏在地板上,抠了15分钟才抠下来。

  1992年,离圣丹斯电影节开幕还有三天,昆汀匆忙完成剪辑。电影放映时,片中的割耳戏引起了许多,人们对昆汀的镜头表示不满。

  然而,关于《落水狗》的传说,连夜流窜到了。民间影迷已经坐不住了。有人把它的电影票钱,炒到了100美元一张。

  这时,一位发行商联系了昆汀。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写信骂昆汀剧本垃圾的那家米拉麦克斯,它的老板韦恩斯坦(就是这老哥,后来被)。韦恩斯坦告诉昆汀,如果删掉割耳戏,他可以让电影在美国的命运彻底改变。

  《落水狗》上映,在美风评不佳。《华尔街日报》说它从头到尾除了啥都没讲。《纽约每日新闻》说这是一次浮华的习作,场景混乱。电影只拿到300美元票房。在海外,却拿到了2000万美元。

  这趟全球旅行没白跑。在巴黎,他获得了一些有趣的素材。他发现那里的麦当劳卖啤酒,他们把“四盎司汉堡”,叫做“大汉堡”。

  很早的时候,昆汀就打算拍一个三段式的文集故事。不是灵感迸发,而是迫于现实压力。他一个无名小卒,剧本反复被拒,拍长篇是没啥希望了。看了恐怖电影《黑色安息日》后,他从中得到,想把三个短片合成一部。

  帮他整理剧本的打字员发现,这小子会编故事,但是个“文盲”,字迹潦草,每页都有拼写错误。500页的剧本,肯定是拍不了的。昆汀把终稿定在了150页。三星影业的人一看,头都大了。

  正式开拍前,昆汀拉着大家在一张牌桌前反复排练了10天。越排大家越喜欢这个剧本。估计很多人没想到,这部电影虽然涉及场景众多,但其实和《落水狗》一样,绝大部分都是在一个仓库里拍的。

  在这里,那场令人迷醉的扭扭舞,是昆汀对《法外》的致敬。拍了整整13个小时。乌玛·瑟曼和约翰·特拉沃尔塔对舞时,昆汀也在边上跳。

  所以他一股脑地把各种元素都堆了进去。浪漫喜剧、恐怖片、黑色幽默、盗贼电影、片、西部片,等等。一边嫁接元素,一边致敬经典。

  万万没想到,拿后,《低俗小说》在全球豪取2.14亿美元票房,成为有史以来第一部突破2亿美元的电影。

  电影在美上映时,与史泰龙主演的《炮弹专家》对冲。《炮弹》的女主,还是红极一时的莎朗·斯通。银幕数高达2500块,是《低俗》的两倍。结果周末票房还输给了《低俗》。连续六周,《低俗小说》都是美国票房前十。

  布鲁斯·威利斯是没赚到什么钱,但他给影史留下了一个经典形象。包括塞缪尔·杰克逊和乌玛·瑟曼。多年后,他们在《低俗小说》里的形象被印成logo,被刷成海报,被画成涂鸦,被改编成流行符号,成了影迷间的暗号。

  更重要的是,《低俗小说》的成功,拓展了电影边界,改变了电影的处境,也模糊了B和主流电影的边界。虽然那一年,奥斯卡的老头们更喜欢《阿甘正传》。但《低俗小说》影响的后世导演,数不胜数。

  从此,昆汀享誉全球,无论去哪儿,受到的都是摇滚明星的待遇。一上街,老有人要他签名。这一度让他感到困扰。

  依然有主流影评觉得他恶趣味,只是卖弄,除了展示奇观,啥也不是。但喜欢他的人,喜欢得一塌糊涂。

  八卦就讲到这里了。关于昆汀,还有许多趣事。讲到的这些,多半是从开头说的三本书里截取的片断。对昆汀感兴趣的,可以自己买来看。(不是广告啊,就跟我上次推荐《教父》那本幕后制作一样)

  书是「商务印书馆」出的。目前看下来比较权威的了。书里还有很多昆汀各个时间段的照片,一些经典的片场图。

  譬如电影中,手提箱里到底是什么。它到底致敬了哪些经典的镜头,它对流行文化的影响,删了哪些戏,后世有多少犯罪片和低成本电影,是向它偷师的。

  许多影迷都说,1994年,是全球影史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许多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都是那年诞生的。回头看,1994年似乎不光是一个神奇的电影年,一个创作欲爆发之年,对大众影迷而言,也是光彩难再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