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记者从银川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获悉,姐妹互换一家亲今年,银川市将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0%、8.0%,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重点在十项工作上发力。
创新引领发展,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互融。力争年内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9%以上。提升创新平台能级。推进“科创中国”和“百城百园”试点城市建设。财政R&D投入增长30%,有效发明专利增长12%以上。
强化企业主体创新。构建科技型企业“垂直孵化培育体系”,培育8个以上创新型示范企业、15个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力争年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0家以上、自治区科技型企业达到700家以上。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聚焦新材料、电子信息、葡萄酒等重点特色产业,开展“人才+产业”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海归小镇、高端人才社区建设,培养高精尖缺人才及优秀青年人才300名以上,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200名以上、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0个以上。
启动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补短板、锻长板、筑优势,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推动实体经济恢复性增长。全年减税降费59亿元,减免电费5.2亿元左右,降低实体经济成本50.9亿元以上。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努力形成“百家成长、千家培育”新局面。做大助企助贷基金规模,新增贷款超过300亿元,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加快产业链布局分工、垂直整合、拉长延伸,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振兴。实施结构、智能、绿色、技术,开展工业能效和对标提升行动,加速出清“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产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推进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产品换代。工业技术投资增长10%以上。
推动园区集约化发展。启动实施新一轮园区,试点推行“工资总额+员工聘任”管理模式,强化以亩产论英雄。突出主导产业,新上项目、新进企业一律“入园”,引导同类和上下游企业向专业园区集中。开展园区智能化,打造经开区、高新区、苏银产业园3个智慧园区。
推动供给需求两端发力,消费投资双轮驱动,持续巩固经济平稳恢复态势,确保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0%。
激发市场消费潜力。持续增加中高端商品和体验式、个性化、高品质服务供给。引进麦当劳、言几又等品牌首店落户银川,加快建设砂之船奥特莱斯、建发悠阅城等商业综合体,支持正源街等核心商圈数字化,发展直播带货、在线服务等消费新业态,打造大阅城中街、怀远夜市等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培育壮大“购物+美食+旅游+休闲”一体化复合型消费链条。优化消费服务,开展社区蔬菜直销店智慧化和标准化建设等。
项目为王,充分发挥重大项目主引擎作用,实施首批项目695个,完成投资720亿元。完善首席服务官制度,推行“拿地即开工”模式,力争全市重点项目一季度开工率达到81%以上。聚焦重点特色优势产业,力争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00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深化“放管服”。推进商事制度,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推行告知承诺、一业一证等,推动“跨省通办”。加快“市民云”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升管理数字化水平,实现“一网通办”。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持续优化营商。“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建立涉企检查罚款登记备案制度,增设优秀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建立企业直通渠道,推动企业审批“零障碍”、办事“零阻力”。
扩大对内对外。主动融入“一带一”,高水平建设中国(银川)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成综保区“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直购、保税备货”四合一集约式监管中心,力争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5%。
持续加强黄河治理。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害“四水同治”。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000亩,主城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打造水生态健康的“绿色水网”,保持黄河干流银川段水质Ⅱ类进Ⅱ类出。清理整治河湖“四乱”,从严整治“挖湖造景”,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努力让城市更宜居、更温暖。加快现代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推动“互联网+城乡供水”项目。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启动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新建续建市政道28条,打通“断头”,畅通微循环。完成75个老旧小区,开工建设6个棚户区,支持有条件的小区加装电梯。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迁建动物园,建设6个小微公园。完善社区菜店、运动休闲、养老托幼等配套功能,打造“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房住不炒”定位,探索经适房转为共有产权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施工统筹协调和科学管理,实行市政道开挖承诺公示,对拖延工期的建设单位进行问责处理,对施工单位予以经济处罚和诚信罚分双重处理,切实减少“马拉链”现象。持续实施“疏堵提畅”工程。开展片区停车治理,综合采取增加供给、错时停车、智能管理等举措,新增泊位5000个以上。扩大垃圾分类覆盖面,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50%以上。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动5G网络在工业园区、科研机构、居民小区、商务楼宇等场所重点部署,加快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底累计建成5G基站4000处,进一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步伐,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3.5%。和完善闽宁协作机制,支持闽宁镇等移民安置区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脱贫致富示范区。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耕地红线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1.1万亩,总产量保持在68.6万吨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建立“合格证+追溯码”等试点45个,新增“三品一标”和良好企业规范认证20个以上。发展智慧农业、定制农业、旅游农业等新业态,打造良田观光农业小镇、闽宁葡萄文化小镇、梧桐树稻香小镇、掌政花卉小镇等特色农业小镇,建设一二三产融合核心示范区3—5个、示范村(点)10—20个。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空心村”治理,大力开展“百村万户”整治提升行动,完善基础配套及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垃圾治理率、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50%、90%、99%以上。深化农业农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延续城市文脉,精心文化遗产,持续丰富文化供给,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进文化惠民利民。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建成金凤全民健身中心,着力构建“10分钟健身圈”。创建全国全动健身模范市。
加大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提质量,千方百计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全力促进就业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优质教育扩面。新建改扩建银川第三十六中学、西夏区第二十小学等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36480个,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加快健康银川建设。建成市中医院分院,启动建设区内首家耳鼻咽喉头颈专科医院,推进口腔医院“三甲”创建,加快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国家区域中心。
统筹发展和安全,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筑牢发展安全屏障。加强基层治理。推进数字治理。建成智慧小区900个以上,覆盖率超过50%。民族团结。建设平安银川。(日报记者 徐佳敏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