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乱写了一篇雄文叫 腾讯没有梦想,写的非常精彩,里面很多论点也都非常有道理(尤其是关于组织和人员等部分),但从商业逻辑角度,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腾讯没有梦想》这篇文章质疑腾讯“正在产品能力和创业,变成一家投资公司”,是一家“没有,不能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东西”的公司,所以在很多层面都只是忙于“应对”。
但我认为,做一家企业最应该想明白的是哪些东西是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业务,是一定不能放手的,而哪些是可以放手,不会对公司有本质影响的。
在这篇文章里,潘乱说腾讯在搜索/微博/电商/信息流/短视频/云等核心战场不断溃败,这里很多是事实,但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而且说起来可能有点伤,那就是腾讯一向如此啊。
要知道,腾讯从不知道多少年前就尝试自己做搜索和电商,就没成过,后来的很多问题也只是延续而已。(就好像 Google 从头到尾都想做社交,也没成过一样)
但是,腾讯的 nature 是社交公司、是游戏公司,是靠做增值业务赚钱的公司。所以说,腾讯在很多其他方面一直在应对或败退,这是事实,但你看但凡涉及到社交和游戏这两件事的时候,腾讯什么时候有过丝毫松懈?
现在如果有一家公司出来说我要把社交做起来,哪怕见到一点苗头,腾讯一定举全公司之力把那家公司干死,我相信这件事不会有任何人怀疑。
但如果涉及到游戏这样的主营业务,腾讯一般要求控股或者收购。2008 年,腾讯以投资形式获取《英雄联盟》开发商 Riot Games 22.34% 的股权,三年后增资并持股 92.78%。2015 年底,腾讯宣布全资收购 Riot Games 100% 的股权。这样的投资轨迹在游戏领域并不罕见。2016 年,腾讯还斥资 86 亿美元从软银手中买下手游开发商 Supercell,这是腾讯史上最大一笔并购。
说白了,退一万步说,资讯或短视频没做起来又如何,头条之前又不是没有百度,而腾讯一直还是那个腾讯。
再举一个例子,围绕社交搭建生态对于腾讯来说是不是重中之重?是。所以,在微信支付(或小程序)这件事上,腾讯何时不过,何时没有创新,何时没有了呢?
所以,说腾讯没有(或梦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是不同意的,甚至我觉得是洽洽相反的。腾讯正是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太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才看起来在很多时候都没那么激进。
而且,说阿里没看到用户下沉我可能还信,说腾讯没看到我是不信的。所有的用户和数据都在微信上,腾讯是开了天眼一样的存在。
正如 Peter Thiel 曾经说过的,很多时候,先发优势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后发优势才重要。尤其对于腾讯这样的巨头来说,完全可以先观望,再投入。这就好像美团现在才进入打车市场一样。
所以,基于此,腾讯早期确定的两点核心能力“流量”和“资本”,在我看来再正确不过。(投行和二级市场的人,对企业经营的本质的研究,很多时候超过一级市场,又远超过于人的。)
这里要尤其注意的是,腾讯所讲的不是一般的流量,而是“社交流量”,是源源不断的流量池,而不是像其他绝大多数公司一样的需要从外面买量才能得到的(所以哪怕头条系现在流量紧追腾讯,但还是有质的区别,所以哪怕信息流这条产品线上腾讯输了也不是那么要紧)。
所以,对于腾讯来说,短视频做不做的起来是次要的,短视频里面能不能长出来社交才是绝对的核心。如果抖音上有丝毫能做起来社交的倾向,腾讯可就绝不只是现在的几十亿砸在微视里了。
但说实话,我觉得抖音做得再好,想要切进社交也是极难的。因为社交这个事情,完全是跟随新维度走的,只有当非常新的维度出现的时候(比如移动的 LBS 属性),才能有新的社交产品的机会。
最近最接近的一波机会是中国版的 Snapchat,是利用“图片”维度,但事明在国内很难有类似的土壤。(具体分析可以看我们之前的文章 解密 Snapchat 社交产品三段论)
所以,《腾讯没有梦想》原文结尾说百度在反思,并腾讯这样下去,小心未来也要反思。我觉得不对,百度反思,是要反思为什么没有移动互联网的变化,没有抓住技术革新带来的新机会,而给了头条可乘之机。
但是,现在的市场,缺的就是技术创新,我认为在未来五年内,都很难有移动互联网量级的创新机会,也就不会有新的微信量级的社交平台出现,所以在这个时候,腾讯的地位洽洽是最稳固,最不需要担心的。(如果阿里和腾讯只能买一只股票,我现在一定买腾讯)
当然,插一句题外话,如果有一天腾讯不行了,可能是摧枯拉朽的崩塌式,因为一旦新的平台级硬件/维度出现,就有可能出现社交平台的迁移,而腾讯就可能瞬间失去一切业务的流量基础。
毕竟社交平台的崛起是最无规可循的,这也正是腾讯要“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庞大的资源投入,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原因。
所以这里哪怕“人员冗赘”也是值得,也是必需的。因为社交产品就是这样,只能靠“堆”来大浪淘沙出最后的赢家。
也所以,虽然头条产品负责人陈林说“如果回首过去几年,砍掉微博和微视是腾讯犯的两个大错”,但其实,腾讯的核心错误只有一个,就是掉 Whatsapp,别的错误都是量变,Whatsapp 这样的社交平台才是质变。
而以上所讲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什么才是腾讯的核心,和腾讯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梦想这件事的前提下进行的。
从 1 到 4 越来越不好听,但利润却是越来越厚。腾讯行的是收税之实,名义上却是个社交和游戏企业,所谓社交和游戏,是用来其收税的本质。
我觉得这就是《腾讯没有梦想》这篇文章从商业逻辑上来说,最大的问题。腾讯的径一直非常清晰,梦想也是一样,就是围绕着流量和资本两件事不断地深化走下去。
“资本+流量”其实用一句话说,就是腾讯抓住了整个互联网的命脉和入口“社交流量”,然后用资本做起了生态,未来所有生态企业都要不断交税,被收割。
当然,《腾讯没有梦想》这篇文章,里面很多观点从腾讯的角度出发都是合理的,而且有些是需要的,但也有一些假设推演出来的结论是不那么合理的。
1)腾讯必须要做对每一个决定,要把该砍的不成功的创新业务都砍掉,把未来可能会起来的都留着,哪怕要烧大笔钱也一样。
一个必须提及的另外一面是,与看到的成功发展起来的业务相比,其实我们还有更多业务探索不成功被关掉了。
这其中包括早餐外卖、排队机、WiFi 等近 10 个业务,如果说的更远一点,在创办校内网之前还曾经有接近 10 个探索业务失败了。
所以,不能又公司冗赘,又不让公司关闭新业务,更不能要求公司每个决定都无比正确,不可能关的都是该关的,到最后都是特别有前景的。
2)腾讯要少做投资,多创新,多做自己的主营业务,那是不是说腾讯的发展策略要回到 2010 年之前,把投资和的业务方向回滚?
我们好多年前总在讲,海外的创投生态好,创新好,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国巨头公司喜欢投资和收购小公司,而那时候为什么腾讯被骂?就因为腾讯喜欢抄袭,别人做了腾讯就自己抄一个,所以才有了“如果腾讯也做你的事情怎么办”这个经典问题。
2017 年,根据 Techcrunch 统计的数据,全球对外投资第一名的企业是 Google,投资了 107 家,第二名就是 Tencent,投资了 72 家(实际数量更多)。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如果说这是腾讯变成了投资公司,了梦想,那我希望能有更多大科技公司都没有梦想。
所以,我也不同意腾讯“资本+流量”是过分关注短期 ROI 的投行思维,我反而觉得这常放眼未来的长期战略。
吴晓波老师的《腾讯传》这本书写得如何见仁见智,但我觉得他的新书《水大鱼大》这个名字起的是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