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跃群告诉记者:“掌握甲骨文的一些基本字形、字意还是挺容易的,难在深入研究,毕竟已经发现的4500多个甲骨文字中,才有2000左右个字被研究人员破解,超过一半以上的字,不仅很多无法知道读音,甚至字意也不很清楚。”
研究发现,商朝时每逢重大事件,商王本人,或者由负责占卜的人,即甲骨文中记载为“贞人”的巫师进行占卜。当时人们在甲骨的背面钻出一个个深而圆的孔,再用刀具在钻孔附近凿出枣核形的槽。等到占卜时,“贞人”用燃着的树枝在钻凿的地方进行烧灼。
翟跃群说:“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甲骨平滑的一面就会出现一些裂纹,‘贞人’就根据裂纹来判断吉凶,还把占卜的事情、判断的结果用青铜刀刻在裂纹的附近。”
翟跃群对甲骨文认识有过一次飞跃,缘于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合作进行的“博物馆藏殷墟甲骨文的整理与研究”科研项目。
此前的201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先秦史研究室主任宋镇豪曾专程到博物馆进行甲骨文藏品调查,就是在这次调查中,他们惊讶地发现,长时间被研究人员认为“原物所在不明”的“岩间大龟”,其实就藏在博物馆。
根据相关史料考证,时间应该在1933年前后,在担任教职的岩间德返回日本,他将这片甲骨卖给了当时日军下的博物馆。
宋镇豪藏品时,发现完整的“岩间大龟”此时已经分成了三块,并且分别放在几个盒子里。研究人员摄取图片,并与郭沫若编撰的《卜辞通纂》中著录的照片进行比对,发现与当年的照片相比,现存甲骨左右上角及左侧已经残缺,而且磨蚀掉多个字迹。
翟跃群说:“这个项目,不仅对我们馆藏甲骨进行了精细拍照、采集拓片、摹写三位一体的信息采集,而且使甲骨保存条件也大大改善了。”
据介绍,正是在有关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博物馆新建了恒温恒湿的文物库,还专门为甲骨配置了樟木文物柜。“现在的甲骨长期安全存放没有问题。”翟跃群说。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