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国内快讯> 文章内容

国家叙事中的世界图景——基于对2014年《》“国际联播快讯”的内容分析

※发布时间:2016/5/1 10:02:5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内容摘要:本文使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方法,对《》之“国际联播快讯”板块进行研究,尝试发掘作为国家在新闻生产领域仪式化存在的《》在国家叙事的话语中建构世界图景的机制。本文研究发现,“国际联播快讯”集中呈现了国际社会的诸多冲突,其节目内容是中国的国家态度和对世界秩序的主张在电视屏幕上的直接投射。

  【本文提要】本文使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方法,对《》之“国际联播快讯”板块进行研究,尝试发掘作为国家在新闻生产领域仪式化存在的《》在国家叙事的话语中建构世界图景的机制。本文研究发现,“国际联播快讯”集中呈现了国际社会的诸多冲突,其节目内容是中国的国家态度和对世界秩序的主张在电视屏幕上的直接投射。

  【关键词】;框架分析;国家叙事;内容分析

  【作者简介】常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奇光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206

  《》作为中国执政党的和国家信息权威发布的窗口,从来就不是一档纯粹意义的电视新闻栏目。因此,对于《》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的考察,也并不是纯粹专业主义意义上的,而不可避免与执政党所期许的国家叙事(national narrative)紧密联系在一起。

  多年来,《》的国际报道观众诟病,被指时间过短、容量过于有限、时效性较差,以及时常被国内报道侵占、挤压。甚至有网络段子调侃:“前十分钟领导人很忙,中间十分钟中国人民很幸福,后十分钟外国人民生活在中。”这折射了对《》中国际报道的微妙态度:一方面,它是这档仪式色彩强烈的电视新闻节目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并非对国际新闻事件的简单呈现,而是起着宣传的作用。

  从2012年开始,《》展开缓慢且持续的改版工作,其中一项主要策略就是增加国际新闻比重,并开始以国际新闻专题报道和“国际联播快讯”两种形式加以呈现。总体上,以短消息汇编形式出现的“国际联播快讯”可以较为迅速和高效地为电视观众勾画出中国主流电视新闻叙事所需要的“世界图景”,并不可避免地影响观众对“国家”与“世界”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因此,“国际联播快讯”在本质上必然是一套基于国家叙事之利益需求的话语体系。对“国际联播快讯”的内容分析将有利于我们以新闻生产为切入口,广泛而深入地探讨电视新闻与国家之间的特殊关系。

  本文是一项关注《》之“国际联播快讯”板块的研究,尝试通过对其内容的选取、组合、排列等维度的分析,探讨《》及党和如何将“世界图景”纳入“国家叙事”的框架,并使之为旨所用。

  本文采用框架(framing)理论作为主要的指导思。侧重于对典型案例的具体分析,尝试通过内容分析的量化方法,提供较为微观的阐释视角。本项研究的落脚点,不在于就电视新闻报道本身进行观察和,而更倾向于在与国家的关系中解读电视新闻生产的机制。

  一、研究设计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在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这12个月内,通过等距抽样,从1月2日起,每隔6天抽取一天的“国际联播快讯”纳入分析样本,这样每7个抽取的样本可构成一个自然周。经此,我们共获得样本61天。另,由于“国际联播快讯”并非每日,故经去除无效样本后,剩余有效样本39天,其中包含具体新闻报道125条。本文即将这125条新闻作为考察和分析的对象。

  结合框架理论的内容和前人,我们对样本中125条新闻报道的框架设定进行如下编码(已交叉编码并修正误差):

  1.主要议题:领土争端、国际贸易、交通安全、外交、选举、中东战乱、乌克兰局势、劫持(袭击)、核问题、埃博拉、气象灾害、奥运会等。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报道议题为总计出现次数不少于两次的“主要议题”。在所有有效样本中,涉及上述“主要议题”的报道共计97则,占样本总量的77.6%。

  2.报道类型:、经济、科教、军事、社会、文体。

  3.消息来源:央视自采、转引。

  4.情感态度:正面、负面、中立。

  二、研究发现

  (一)“国际联播快讯”的新闻框架

  1.主要议题

  通过对主要议题的观察分析,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国际联播快讯”所建构出的宏观世界图景是“冲突不断、战火纷飞”的,是“灾害频发、潦倒”的,是“更迭、时局动荡”的。这样的世界景观借助权威的国家叙事话语和高频次的报道议题输出,势必不断影响着对国际世界主要形象的认知。战乱、灾难等新闻事件本身具有“性”,电视新闻中的这些事件通过视听语言往往表现为具有强烈感官刺激的流血冲突和生命殒亡,这些内容因与人们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相关而进一步强化了观众对外部国际世界的直观印象。

  “国际联播快讯”的议题涉及面较广,主要议题的选择和排布建构出了国际世界的整体面貌。对2014年1月至12月的节目进行抽样统计后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前五个主要议题分别是,频率最高的“中东战乱”(包括“叙利亚危机”、“伊拉克战乱”和“巴以冲突”等若干子命题)、并列第二位的是“自然灾害”和“(总统)选举”、以及分列第四、第五的“外交活动”和“乌克兰局势”。(表1表1见本期第49页)其中,排名第一的“中东战乱”这一议题在抽取的12个月样本计出现21次,占全部主要议题(97个)的21.6%,占全部抽样议题(125个)的16.8%,假设“国际联播快讯”的议题在时间上均匀分布,也即是说,全年365天中的61天有该议题,平均每6天至少有一则以“中东战乱”为主要议题的新闻报道。

  2.报道类型

  从报道类型的角度出发,“国际联播快讯”所建构的世界图景表现为“气候风云变幻,社会事件层出不穷”。研究发现,“国际联播快讯”重和社会新闻报道,而轻经济新闻报道。在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科教新闻、社会新闻、文体新闻六大类型中,新闻占比最大,为37.9%,其次是社会新闻占28.4%,排名第三的是军事新闻占15.5%。剩余报道类型中,科教新闻占6.9%,文体新闻占6%,经济新闻仅占5.2%。聚焦话题是“联播国际快讯”的主要着力点,绝大多数新闻报道均属较为重大的话题,这些通常关乎国家利益和局势。此外,突出社会新闻报道是“国际联播快讯”的另一大特点,大量社会新闻报道将国外社会描绘为一幅各类交通事故频发,百姓生活的消极图景。

  3.消息来源

  “国际联播快讯”对世界图景的描绘呈现出“以我观物”的特点。其消息来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央视自采新闻,占全部新闻比例的97.4%;另一类是转引国际的报道,该比例仅为2.6%,这说明节目自采率极高,新闻生产者“以我观物”并使得新闻事件报道“皆着我之色彩”。作为面向国内电视观众的类新闻节目,“国际联播快讯”重视自采新闻是掌握对内话语权的要求,也是进行新闻框架设置和社会现实建构的主动行为。此外,近年来海外的建设也为国际新闻的自采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在提升国际能力的背景下,国家级的策略正在进行转变并重视在国际事务报道中话语权的获得。

  值得一提的是,极少数转引其他的报道包孕着隐晦的意义和国家立场。比如《日媒: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不得》(4月8日),该报道援引日本《朝日新闻》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日本对安倍推高地区军事紧张的担心在上升,向国内观众介绍了日本内部的矛盾问题。这种非直接报道而转引他国报道国内矛盾的方式,既巧妙地避免了预设立场的嫌疑,又充分表达了我国的立场与态度——对安倍表示。

  4.情感态度

  新闻框架在事实的呈现上受新闻生产者价值判断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国际联播快讯”的新闻内容主要以负面报道为主。在抽样的125则新闻报道中,负面报道居多,共计83则,占比66.4%。负面报道主要指涉及战乱、、、、危机等内容的新闻。中立报道没有明确的感彩和立场倾向,主要是将新闻事实进行客观陈述。研究样本中,中立态度的报道共计27则,占比21.6%。正面报道感彩较为积极,正面报道包括对他国、经济、文化等领域成就的报道。样本面报道只有15则,占全部报道的12%。在这13则正面报道中有7则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文化等事物的报道,如《中国赴利维和官兵获联合国勋章》(10月17日)、《中国国家大剧院乐团巡演开幕》(11月4日)及《联合国展出海上丝绸之文物图片》(12月16日)等。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