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车展上造车新凭借新能源汽车着实秀了一番。双积分政策已经在稳步实施,今年年初,发改委在其官网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中计划在2020年在华销售的汽车50%是具备车联网的智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车联网)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词,透过车展,笔者感受到汽车新能源时代的暴风骤雨即将倾盆而至。
车企方面,不论是互联网造车新还是传统车企,都在发布新能源汽车,制定新能源计划;政策方面,海南已宣布全省限购燃油车,相比其他城市汽车限购有两点不同,一是全省限购,二是限购不为解决交通拥堵,而是为了环保。海南已经实施,下一个省份会是谁呢?
笔者是一名在汽车后市场奋斗十二年的一线维修工,工作中也或多或少接触到新能源汽车,在和同行交流的时候也会谈到新能源汽车,感叹科技的进步,如从前科幻片里出现的无人驾驶等均已实现,也有对汽业的焦虑。
焦虑一是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将不复存在,我们随时面临被淘汰的可能;焦虑二是汽车后市场汽业后继无人,现在从事汽业的人员以80后为主,90后00后普遍不愿从事汽业。
心理学对焦虑有一种解释:“焦虑是一种内心冲突而产生的不愉快的状态,是出于对于不确定的恐惧以及未来(将要发生)的害怕。”上文提到的两种焦虑是对新(能源)时代、行业和(特别是)自己的焦虑。
新能源汽车时代下,修理工熟悉的换机油、洗节气门、换火花塞、换变速箱油等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相关工作不再需要,电池的养护将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与变革。工业整体的提升以及配件质量的提高使发动机做大修的几率大大降低,传统燃油车轻维修重保养的普及无法抵挡电动车维度的改变,会将(发动机)大修和部分保养工作一起淘汰。
笔者也接触过新能源汽车的保养,行驶一定阶段(时间和里程)还是要做的,不需要换机油,而是紧固(检查)底盘螺丝,检测电池等工作,保养全程无需更换任何配件,比更换配件传统燃油车保养费用低很多。有机修技师感叹:修车将来还能修什么?
亚马逊CEO贝索斯在2016年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被记者问:“你认为在未来十年内,什么变化最大?”贝索斯回答到:“这个问题不错。但是,我有一个更好的问题: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内,什么不会发生变化?”这个回答太精彩了。未来十年,新能源必将大行其道,燃油机车被逐步淘汰,这是我们关注的变化,也是一部分汽修人的焦虑。
未来十年,汽车后市场汽业什么不会改变呢?轮胎、制动系统、底盘、NVH排查等工作还是需要做的,汽车不是只有发动机和变速箱。新能源让我想起了电喷淘汰化油器的时代。纪相交的岁月,上海大众(如今的上汽大众)推出的桑塔纳99新秀,秀出了电喷车普及的新篇章,在当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喷到来的时代,一部分汽修前辈被淘汰,同样有很多人一走到现在。关注不变的,学习变化的,做好不变的,拥抱变化的,新能源时代的汽车后市场从业者。
“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你还在漂浮吗?干净整洁的工作场所、精湛的技术、标准化的服务流程,有助于提升消费体验。关注现有客户的消费体验比感慨将来新能源车有什么修的更重要。
笔者刚入行时电子版的资料还没大面积普及,看纸质的资料需要向领导打申请。现在互联网如此普及,获取资料也相对便利。自学、参加培训、参观展会等都是学习获取新知识的途径。
自学可以通过网络、购买书籍等方式获取学习资料。培训分线下培训和线上培训,线下培训在学习的同时积累人脉,有时自己为解决故障而焦头烂额,别人一句话就能点醒你,人脉的重要性不限于此。移动互联网催生了在线视频、直播等培训方式,没有地域的,更灵活,手机屏幕就是我们学习的阵地。自学和培训可以学习新知识,展会也能学习到新知识?
展会让我们了解最前沿的科技,保持自己对行业的敏锐性,是“抬头看”的一种方式,对“低头拉车”有方向性的把握。笔者在2014年看完车展后就隐隐感觉到电动车的时代要到了,那时候“新能源”这个词还没被如此广泛的提及,互联网造车新还没崛起,但很多传统车企都有展示电动车,展会就是风向标。
从事汽业的人的焦虑感,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只是现在更加突出。AC汽车在3月2日转载发布了《汽车修理工薪酬福利》调研结果,透过数据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修理工。被调查者的平均年龄接近30岁,平均工龄接近10年,20-39岁从业者最多;薪酬“技师月薪不过5000”,学徒平均工资1393;福利堪忧,4S店在行业里做的最好,被调研的仍有“近半数企业没有完成”员工社保。
笔者认为这个调研结果是基本符合事实的。至今还清晰的记得笔者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品牌4S店的做机修学徒,工资是所在城市的当年最低工资标准670。当时机修技师工资大概2500至3500,调研报告中的学徒工薪酬比十二年前翻番,技师的工资水平也有所提高;虽然“福利待遇堪忧”,这也比十几年前有进步。调研报告下方的评论区留言有两位说干了十多年,现在已经转行,还有留言质疑这样的工资在大城市如何(调研含北广深等城市)。
调研中还有这样的论述,“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说,汽车维修也是碗青春饭,年纪大了之后,精力和体能都有很大下降,对于维修一线的劳动强度难免有些吃不消,这时就要考虑转向其他岗位,甚至是改行。”我赞同汽车维修是吃青春饭这一说法。现在各个4S店和修理厂35岁以上维修师傅相对较少,大部分“年纪稍大”技师会转岗、创业或改行。为什么不继续当机修技师,而要寻求转岗、创业甚至转行,是因为“维修一线的劳动强度”吃不消吗?
我们以调研报告中的数据虚拟一位维修技师,他现在正是而立之年,工作了十年,若他已当了奶爸,做了房奴,月薪5000有些捉襟见肘,此时可能就会考虑转岗谋求薪资待遇相对更好的岗位,如服务顾问、技术经理、车间主任等,但不是所有技师都能转岗成功,技术经理和车间主任更是稀缺岗位。也有一部分维修技师选择创业,自己或和别人开修理厂,这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体现技术价值和获得更多收入。也有人带着些许不舍离开了这个劳力累心又爱又恨的行业,也有“生行莫入”等劝诫声音,他们毅然转行。笔者认为,国内汽车维修是吃青春饭,不只是因为劳动强度,薪资和福利待遇才是主因。可悲的是这种情况从笔者入行至今也没太大变化。
4S店和大型连锁企业薪资和福利待遇在整个行业属于上游,招聘员工也都有相应要求,很多4S店都要求机修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的还和汽车院校有合作,每年都有校招,人才储备和人员梯队建设较好,对人员没有太大焦虑。单店和小型连锁一般对学历没有太多要求,更看重实际能力,福利待遇也相对低,流动行较大,人员梯队建设不足,很多店一直对人员有焦虑,过完年尤其担心修理工不回修理厂。
今年我所了解到的多数修理厂都说招人难,微信朋友圈里经常有招修理人员的信息。脏、累、工作差、社会地位低、起步工资少、没有社保(很多修理厂员工没有社保没有公积金)等等原因,让一些90后对汽业敬而远之。以前还有“师傅留一手”、“偷师学艺”这样的说法,现在的真实情况是即使师傅毫无保留的传授希望他早点学会减少师傅的工作量,部分学徒们也没有学习的劲头,不屑于学。
似乎90后们太浮躁,不肯吃苦,但90后们背的锅他们自己知道吗?职业选择的多样性让人有底气抛弃“学门手艺不愁吃饭”这句老话,选择送外卖做主播而没有选择汽修,谁也没有错。笔者所知的一个维修厂,一个机修技师转行干了保险业务员,一个学徒工“以不好搞对象”为由转行去了美发店打工。
在AC汽车也看到一位业内大咖写的一个片段,今天我且大胆“”,大意是说“最会修车的(师傅)不修车,指挥不会修车的学徒修”。现在有的师傅已经没有徒弟可带,同样的入门的学徒是否也面临没师傅的情况呢?可喜的是笔者接触了两个AI(人工智能)汽修平台,以后想入门的喊AI为师傅也有很大可能。
在AI汽修平台上输入对应的关键词如“奥迪A6 空调不制冷”或输入故障码如“P0016”,会有相应的案例、技术通报和解决方案,辅助我们快速精准判断故障和解决故障。目前看AI汽修平台还属于刚起步阶段,算法和语义理解上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笔者曾经(那时还不知有人工智能这个词)有使用机器人预判故障的想法,机器人通过车主的描述结合机器人读取的车辆故障码,一方面对车主答疑,一方面帮维修人员预判故障,现在还没有这样的产品,期待这种AI机器人的到来。上文也提到了这样的场景,遇到不熟悉车型或有疑难杂症已经研究很长时间,求助于同行,别人一句话给你指明方向,令你恍然大悟,问题很快解决了。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把AI当“同行”,AI也能给我们指明方向的“一句话”呢?尚需时日,但终会到来。
AI会成为汽修的技术大师,但不是现在,从业人员减少的焦虑一时无法用AI解决。和同行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有这样的声音,随着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减少,以后这个行业的技术人员会变得稀缺,薪资和待遇会向大洋彼岸靠拢。
我想对想入行和刚入行的同学们说,踏实工作学习会有春天。你问我大洋彼岸有多远,我只能告诉你需要漂洋过海。
本文由325游戏 (www.325qp.net)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