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军情前线> 文章内容

全军护理战线的白衣:镌刻在强军上的铿锵脚印

※发布时间:2015/6/8 9:12:1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向奋战在全军护理战线的白衣致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写在前面

      又到“5·12”国际节,在此真诚地向奋战在岗位一线的广大军队护理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戴上燕帽,你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穿上军装,你们是捍卫官兵生命的白衣战士。你们秉承和发扬“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南丁格尔,你们怀揣强军梦想,在卫勤保障、主义救援、抗震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精彩绽放,成为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有力保障。

      此刻,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卫生飞机、卫生列车、医院船等新型卫勤力量战场,领略白衣战士沙场救护的风采;把镜头对准尼泊尔抗震、利比里亚维和等国际救援一线,定格我军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瞬间;把视线转向军中的平凡岗位,白衣“燃烧自己,别人”的坚韧和情怀……

      卫生飞机

      飞行空中救护精细高效

      本报讯 记者李开强、特约记者强报道:急促的战备哨中,身着蓝天迷彩的飞行们飞速奔跑。顷刻之间,她们便到达狭小的模拟卫生飞机机舱里。在这里,只听得见短促而清晰的空运护理口令,只看得到飞行们娴熟地操控着医疗器械、快速救护“战伤病员”……5月上旬的这次实战化卫勤演练中,我军首批飞行们又一次成功压缩了空运后送护理流程中前段工作的完成时间。

      空军总医院护理部主任苏迅告诉记者,近年来,飞行们先后经历了“卫勤-2009”“卫勤-2014”等重大演习演练任务的,每年她们还要结合全军、空军重要演习演练任务开展针对性训练和研究。

      长涂艳说,飞行们喜欢别人叫她们“蜜蜂”,原因有二:一是以“飞行”冠名的她们从心底生发出的自豪感;二是历次任务中,她们的确“太忙碌了”。

      去年9月开展的“卫勤—2014”是一次全军规模的卫勤演习,飞行们在朱日和训练停机坪上忙前跑后,不停地进行检伤分类、应急处置……卫生飞机刚刚停稳,她们就快速护送“伤员”登机。飞行途中,她们片刻不得闲,先是协助医生对重症伤员进行手术,随后实施术后护理和药品器材清理,接下来进行严密观察、全程护理,同时必须在机上不停地巡视、判断,并做出果断处置。这还不算,还有近10个紧贴实战的课题,需要利用这宝贵而有限的“实飞”机会抓紧研练验证。

      “今天苦一些,是为了明天更高效。在‘空中生命通道’中,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精度关系到战友的生命能不能‘安全落地’。”采访中,飞行们不约而同地表达出这样的。组建初期,她们面对新型卫生飞机也曾两眼一,大部分设备都是按机上空间特别订制的,无论外形还是控制面板都有别于同类设备。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她们以蚂蚁啃骨头的,硬是在很短时间里,啃完所有设备说明书和外文资料,练就了样样精通的操作本领,并编写《飞行能力标准》《空运后送护理流程》等操作规范,逐步完善《空运后送护理工作手册》,填补了我军空运医疗领域的多项空白。

      卫生列车

      列车练就特殊护理绝活

      本报讯 记者张晓祺、通讯员胡红升报道:微弱光线下,紧急包扎准确到位;摇晃车厢内,静脉穿刺一针见血……节前夕,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卫生列车训练场,全军首支卫生列车医疗队的紧锣密鼓展开实战条件下伤员接收、检伤分类、上乘安置等课目演练。

      登上列车,记者看到在狭小的车厢里,安置有X光机、超声诊断仪、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车窗口,抬有伤员的担架通过列车窗口伸进车厢,张丽敏牢牢接住担架一端,将伤员送入车厢卧铺,迅速在野战病历上记录下伤员的血型、体温……

      “现代高技术战争中,武器杀伤效能大,对伤病员批量后送、紧急救治提出了迫切需求。”第三军医大学领导说,“卫生列车具备‘在后送中救治、在救治中后送’功能,是陆地跨区域、长距离、大批量后送伤员的最佳平台。”

      据介绍,全军首支卫生列车最大编组达19节车厢,可一次性运载近500名伤病员。卫生列车7个医疗组共编配40余名,占整个卫生列车医疗队员半数以上。为一支“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护理队伍,第三军医大学采取以考促训、以练促训、训战一致的方式,扎实开展卫勤保障训练,护理人员战场救护能力,确保一声令下拉得出、冲得上、展得开、救得下。

      没有圣洁的燕帽,不见轻盈的白衣,迷彩服、红十字,让眼前的列车医疗队英姿飒爽。记者在训练现场看到,在一个四角吊起、不停摆动的模拟平台上,彭渝控制身体平衡,左手捏住伤员手腕,右手拇指按压伤员手背,针尖稳定刺向血管,针管立即回血,“一针见血”的绝活瞬间完成。

      记者了解到,为练就卫生列车上的特殊护理本领,们每天进行3公里长跑,积蓄装卸大批量伤员所需体力;进行高强度抗眩晕训练,克服列车摇晃造成的身体不适;加大抗颠簸专业训练,练就晃动状态下精准包扎、穿刺等操作。

      “承担了大量不可替代的工作。”我军首支卫生列车医疗队队长徐剑铖介绍说,医疗队编配的都是优中选优、强中选强,大多参加过抗击、抗震救灾、抗击埃博拉等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丰富的实战工作经验。

      医院船

      “蓝”海上救护硬功

      本报讯 记者陈国全、通讯员毛宇报道:“10名落水船员已经抵达医院船,请立即接诊伤员。”随着一阵急促的警铃声,担架员迅速将伤病员运送到“检伤分类区”,20名身着救生衣的海上医院迅速检伤分类、准确检查受伤创面、及时连接传感器监测伤员生命体征,伤员心电、血氧、体温、脉率等各项生理体征数据在检测仪器上实时呈现。

      5月初,一场模拟在和平医院船的气管切开术、胸腔闭式引流术、骨折内固定术等5种常见海上战伤手术的救护技能演练,在海军总医院训练场紧张上演。

      记者从该院护理部获悉,他们每月组织海上战伤知识理论考核、每季度组织合演、每年进行技能考核,采取优胜劣汰方式,保持护理队伍整体高水平。模拟医院船海上手术场景,开展快速传递器械、晃动条件下穿针等训练;开展噪声抗干扰训练,提高测量血压、脉搏、体温时的准确度;开展船体多种摇摆度下的静脉穿刺、心肺复苏等训练,克服船体摇晃造成的失误,提高海上战伤救治率。

      演练中,记者看到,海上医院检伤分类组李洪艳熟练运用可穿戴式多生理参数移动式单兵生命体征检测系统,实时传输伤员信息,并将数据同步传输到配套使用的信息主平台上。

      面对演练中设置的复杂伤情,海上医院熟练运用手中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测,海上救护诊疗的标准处置流程得到了有效检验。护理部主任金慧玉介绍说,开展海战伤救治技能演练,能有效提升应急准备能力、海上适应能力和战伤救护能力。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海军总医院建立了海上医学立体救援体系,组建成立了2支医院船医疗队,并科学设置护理单元,合理配备内外科比例,不断进行远海救护模式的探索研究。和平医院船入列5年来,先后有100余人次护理人员参加海上医院执行远海医疗救治任务,经历了环太平洋军演应急医疗救援演练、赴菲律宾主义医疗救助等20余次远海多边国际救援的重大任务,积累了丰富的海战伤救护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