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军情前线> 文章内容

军情前线解放战争的战略失误:华野分兵导致损兵五万

※发布时间:2015/3/31 19:05:1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对集中兵力与分兵的一贯态度

  在人民军队战史上,集中兵力与分兵的争论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有了。是一直反对分兵的。1928年10月,在《中国的红色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明确指出:“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

  1929年4月,在《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针对当时中央的分兵陈述了反对分兵的理由:“中央要求我们将队伍分得很小,散向农村中,朱毛离开队伍,隐匿大的目标,目的在保存红军和发动群众,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我们从1927年冬天就计划起,而且多次实行过,但都是失败了。”

  1930年1月5日,致信(即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其中提到:“兵力集中的积极的理由是:集中了才能消灭大一点的敌人,才能占领城镇。消灭了大一点的敌人,占领了城镇,才能发动大范围的群众,建立几个县联在一块的。这样才能耸动远近的视听(所谓扩大影响),才能于促进发生实际的效力。”

  在信中,对有的同志他“一味反对分兵”,作了唯物辩证的辩解:

  至于说到也有分兵的时候没有呢?也是有的。前委给中央的信上说了红军的游击战术,那里面包括了近距离的分兵:“我们三年来从斗争中所得的战术,真是和的战术都不同。大要说来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这种战术正如打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三年以来,都是用的这种战术。”这时所谓“打开”,就是指近距离的分兵。至于远距离的分兵,则要在好一点的和在比较健全的领导机关两个条件之下才有可能。如果具备了上述两个条件,那就无疑地应该分兵,因为在这两个条件下,分散比集中更有利。基于上述认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1935年12月23日)对于“作战指挥上的基本原则”之“一般原则(不论防御时或进攻时)”作出这样的:“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战略上一个拳头打人,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消灭战;反对分兵主义,反对两个拳头主义,反对战略上的全线出击,反对击溃战(战略的及一般战役的)。”

  “反对分兵主义,反对两个拳头主义”,是反对分兵论者的理论武器!

  “第一不要性急,第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

  1946年9月16日,解放战争全面爆发两个多月后,在为起草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中,指出:“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是我军从开始建军起十余年以来的优良传统,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的。但是在抗日时期,我军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主,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辅。在现在的内战时期,情况改变了,作战方法也应改变,我军应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而在蒋军武器加强的条件下,我军必须特别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在战役部署上,必须反对那种轻视敌人,因而平分兵力对付诸之敌,以致一也不能歼灭,使自己陷于被动地位的错误的作战方法。”他还特别提醒:“现在我军干部中,还有许多人,在平时,他们赞成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但到临战,则往往不能应用这一原则。这是轻敌的结果,也是没有加强教育和着重研究的结果。”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中央于1946年9月23日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兼陈毅)、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谭震林)会合在一起进行作战。9月28日,致电陈毅:“两军会合第一仗必须打胜。我们意见:(一)不要打桂系,先打中央系;(二)不要分兵打两个敌人,必须集中打一个敌人。”10月15日,致电陈毅、张鼎丞(华中军区司令员)、邓子恢(华中军区)、曾山(中央华中局组织部部长)并告粟裕、谭震林:“望你们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决不可分散)歼灭东进之敌。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六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返电商贻误戎机),战役指挥交粟负责。”根据这一,陈、粟于12月15日至19日共同指挥了宿北战役,歼整编第六十九师等部2.1万余人,华东战局转趋主动。

  1947年1月下旬,华东全军实行统一整编,撤销山东、华中两野战军番号,正式组成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下辖12个纵队。陈毅任司令员兼,粟裕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三人成为华野的“三驾马车”,“战役指挥交粟负责”。同年3月,军缩短战线,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集中兵力对陕北和山东实施重点进攻。在山东战场,军集中24个整编师,采取密集平推、稳扎稳打、不轻易分兵的新战法向鲁中推进,华野大军“一时间感到无处下口”。5月4日,致电华野领导人陈、粟、谭“送宝”:“(一)要有极大心;(二)要掌握最大兵力;(三)不要过早惊动敌人后方。”电文主旨,不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5月6日,又致电陈、粟、谭,继续强调:“第一不要性急,第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粟裕心领神会,利用敌人的骄狂心理,于5月13日至16日发动孟良崮战役,歼军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七十四师等部3.2万人。

  5月22日,发来电报,高屋建瓴地指出:“歼灭七十四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证明在现地区作战,只要不性急,不分兵,是能够用各个歼击方法打破敌人进攻,取得决定胜利。而在现地区作战,是于我最为有利,于敌最为不利。”电文同时指出:“现在全国各战场除山东外均已采取攻势,但这一切攻势的意义,均是帮助主要战场山东打破敌人进攻。蒋管区日益扩大的人民斗争,其作用也是如此,刘邓下月出击作用也是如此。而山东方面的作战方法,是集中全部主力于济南、临沂、海州之线以北地区,准备用六七个月时间(五月起),六七万人伤亡,各个歼灭该线之敌。该线击破之日,即是全局大胜之时,尔后一切作战均将较为顺利。”显然,和的新,是以山东战场为全国战场的轴心,华野现地作战的意义和任务显然都加重了。

  “不应再继续采取集中兵力方针,而应改取分出击其远后方之方针。”

  为了贯彻这一重要,陈毅于5月28日至6月2日在山东沂水县西北的坡庄召开了华野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讨论。5月29日晚,陈毅作了军事问题的报告。他根据当时战局特点,针对部队思想情况,全面地讲了形势和任务问题。陈毅的报告在军事问题及建军工作部分,结合孟良崮战役进行了总结。一些干部听后,将其基本扼要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不急躁,不分兵,山东歼敌。6月22日,致电陈毅等:“据悉蒋以东北危急令杜聿明坚守两月,俟山东解决即空援东北等情,山东战事仍为全局关键。你们作战方针,仍以确有胜利把握然后出击为宜。”如何确保“确有胜利把握然后出击为宜”,陈、粟、谭等华野领导的压力,无形中加大起来。

  这时,方面也在加紧准备进攻。蒋介石在南京军官训练团第三期研究班上说:“我自张师长(灵甫)殉职以后,立刻命令前方(沂蒙山区)部队停止进攻,同时召集各将领来彻底检讨,彻底研究,彻底改正我们部队的作风和习惯,重新决定我们的战略战术。必须等到我们全军一番的之后,乃能作进一步的打算。”蒋介石赌咒发誓一般地说:“沂蒙山区之战,是我们军人存亡所关的一战,颓势,把握胜利,就要从这一战开始。我决定把全副用在这个战场上。”

  蒋介石为了“”,起用日本战犯冈村宁次为顾问,提出了“并进不如重叠,分进不如合进,以三四个师重叠交互前进”的指导方针,重新编组进攻兵团。他将进攻主力9个整编师共25个旅调集在莱芜至蒙阴不及50公里的正面上,摆成方阵,从6月25日起再次向鲁中山区发动进攻。26日午后,军飞机把悦庄、南麻一带炸成一片火海。

  鉴于军兵力集中,一时难以做到“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陈、粟、谭于6月28日商定了分兵出击敌后以创造战机的方针,当天即报呈:

  根据敌六个整编师采取靠拢在不及百里之正面,向我沂鲁山区进犯的情况,我以一个纵队攻占费县后,向西泗水敌主要补给,以四个师扫除临(沂)蒙(阴)之少数敌人后即控制该线,其余主力仍集结于沂水西南与东里店之线及其南北地区。估计刘邓南下前,我一部西进,可能引起变化,创造出击机会。

  6月29日,焦急等待回电的陈、粟、谭,继续商讨并完善分兵出击敌后以创造战机问题,并形成实际部署如下:命令华野参谋长陈士榘和华野部主任唐亮率第三、第八、第十纵队转赴莱芜、泰安、大汶口之线,执行歼击敌第八十五军或第十二军之任务;命令第四纵队司令员陶勇率本纵队由临(沂)蒙(阴)线西进歼冯治安部之一个团,尔后或向西北或向西或向南,视情况决定。当晚,以上各部都已行动。

  28日的电报呈上后,陈、粟、谭担心一直反复强调“不性急,不分兵”的会提出。30日,他们收到了于29日12时发来的一份电报,出乎意料,主旨是“应取分出击敌远后方之方针”:

  蒋军毫无出,采取胡南在陕北之战术,集中六个师于不及百里之正面向我前进。此种战术除避免歼灭及居民外,毫无作用,而其缺点则是两翼及异常,给我以放手歼击之机会。你们应以两个至三个纵队出鲁南,先攻费县,再攻邹(县)、滕(县)、临(城)、枣(庄),纵横进击,完全机动,每次以歼敌一个旅为目的。以歼敌为主,不以断其接济为主,临(沂)蒙(阴)段无须控制,空费兵力。此外,你们还要准备于适当时机,以两个纵队经吐丝口攻占泰安,泰安以西、以南各地,亦以往来机动歼敌有生力量为目的,正面留四个纵队该敌,使外出两易于得手。以上方针是因敌正面既然绝对集中兵力,我军便不应再继续采取集中兵力方针,而应改取分出击其远后方之方针。其外出两之兵力,或以两个纵队出鲁南,以三个纵队出鲁西亦可。

  相比的分兵主张,陈、粟、谭所拟只能算是“近距离分兵”

  电报显示,认可了分兵提议,并且主张大分兵。

  兵力规模上:陈、粟、谭28日电报讲一个纵队加四个师(相当于两个纵队)分兵两出击,实际部署分兵出击的是四个纵队,但主张要有五个纵队分兵两出击。

  出击距离上:鲁向,陈、粟、谭主张(从东到西)是莱芜、泰安、大汶口之线,主张要“泰安以西、以南各地”,西进的距离明显大于陈、粟、谭所拟距离;鲁南方向,陈、粟、谭原拟是控制临蒙线,并西进歼冯治安部之一个团,却认为“临蒙段无须控制,空费兵力”,:先攻费县,再攻邹县、滕县、临城(今薛城)、枣庄,“纵横进击,完全机动,每次以歼敌一个旅为目的”。查看山东地图就会发现,作战距离向南延伸许多;“每次以歼敌一个旅为目的”,作战也很大。相比陈、粟、谭所拟的分兵和实际分兵部署,的分兵主张是“远距离分兵”,陈、粟、谭所拟的只能算是“近距离分兵”。

  当时,由于敌情严重,陈、粟、谭已经部署分兵,就未再根据当面情况研究并制订一个新的方案,而是于30日就按照的意见执行并:(一)由叶飞、陶勇率第一和第四纵队越过临蒙公向鲁南挺进。(二)由陈士榘、唐亮率第三、第八和第十纵队向鲁西的泰安、大汶口方向挺进。(三)正面部队第二、第六、第七、第九纵队和特种兵纵队集结沂水、悦庄公两侧,各以少部兵力与东犯之敌接触,主力待机出击。上述作战部署于7月1日开始执行。这就是华东野战军战史上著名的“七月分兵”。

  当6月30日华东野战军三分兵之时,刘邓大军依据总的战略计划,强渡黄河,对鲁西南展开猛烈进攻,连续歼敌获胜。

  7月2日,复电华野陈、粟、谭等领导人:“布置甚好。陈士榘所部似以越过莱芜直打泰安及其南北之线为宜。得手后收复肥城、东阿、平阴、宁阳、汶上、济宁,与刘邓直接联系。我军必须在七天或十天内,以神速动作攻取泰安南北及其、西南方地区,打开与刘邓会师之道,如动作过缓,则来不及。”

  陈、粟、谭接电后,各部迅猛出击。很快,叶、陶两个纵队攻占费县、峄县、枣庄,陈、唐三个纵队攻占津浦大汶口至万德段,敌人的后方兖州和徐州。蒋介石集团急忙调整部署,抽调已进入鲁中山区的邱清泉第五军等七个整编师(军)分西援,留下胡琏的整编第十一师等四个整编师在鲁中山区要点。鲁中山区的大量敌军调走了,仅留下整编第十一、第六十四、第二十五、第九师等四个整编师。军以“重点进攻”战略在鲁中山区击破华东野战军主力的计划遂告破产,一个极为有利的形势在华野面前展现出来。

  可以这样说,分兵初期战果是理想的。但是,对于战局的这一变化,华野领导人作出了不符合实际的判断,把整个局势的可以乐观与当面情况的仍然严重混淆起来,认为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已被粉碎,留在鲁中山区之敌军势必相继西撤。因此,在作战部署上也着重于截断敌人退。后来发现军并未撤退,再调整部署,转移兵力敌人,又为大雨阻隔于沂河、弥河两岸。而军则利用控制桥梁和渡口的有利条件,集结兵力于南麻、临朐两地由于对当面敌情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对分兵以后出现的许多新变化也估计不足,为了配合刘邓大军作战,急于打像过去那样的大胜仗,因而发生轻敌急躁情绪,导致作战指导上的失误。其结果,正如后来陈毅所说:“因雨季没有打好仗。打敌十一师(7月17日至21日在南麻),五天五夜只消灭一个团,(7月24日至30日)在临朐五天五夜只消灭两个营,打费县消灭一个旅,打泰安敌人逃跑了。7月打八仗只有三仗打好。”在这没有打好的五仗里,让华野参战官兵引为的,就是由陈、粟、谭指挥的南麻、临朐战役。

  连续作战失利,陈粟大军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总计高达五万人

  7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前指决定:指令陈、唐三个纵队迅速西进,济宁、汶上,密切配合刘邓大军作战;指令叶、陶两个纵队迅速攻克滕县、邹县,然后转兵北上,寻歼西援之敌;陈、粟、谭直接指挥的四个纵队,则乘敌未全部后撤时,首先歼灭位于南麻的敌整编第十一师五个团,切断敌整编第九师等退,然后与叶、陶两个纵队协力歼灭敌整编第二十五、第六十四师。7月17日黄昏,南麻战役按照预定计划发起。战役一打响,陈、粟、谭就发现敌情与原来的了解不符。敌整编第十一师师长胡琏接受张灵甫全军覆没的教训,行动十分诡谲小心。6月29日占据南麻地区以后,迅速在南麻周围大小山头和村庄构筑起密密麻麻的子母堡2000多个,形成火力互相支援的地堡群,各个据点间用交通壕联结,外围设有、鹿砦等障碍物,阵地前500米内的树木、庄稼一律砍光,驻地村民一个不留地赶走。可是,?摇陈、粟、谭得到的情报却是南麻敌军构筑工事未成。战斗过程中,参战部队每攻克一个堡垒,都要付出伤亡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代价。加上时值雨季,连日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河水陡涨,部队行动受阻,弹药受潮失效,天候宜守而不利于攻,更增加了作战困难。7月21日晚,陈、粟、谭决定撤出战斗。据《粟裕传》记载:“南麻一仗,歼灭蒋军整编十一师少将旅长覃道善以下官兵9000多人,华东野战军付出了伤亡4000多人的代价,没有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打了一个消耗仗。”而据军旅作家王树增在《解放战争》一书中所写,华野付出了伤亡1万多人的代价:“南麻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代价十分惨重的一次战役。战斗结束后,第九纵队伤亡4000多人,第六纵队伤亡2000多人,负责正面的第二纵队伤亡4000多人。”南麻战役进行了整整五个昼夜,仅歼灭敌整编第十一师一个团。

文章来源于http://www.daosimt4.com/MT4平台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