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回顾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最激动人心之一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历史。古今中外,尤其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围剿”和反“围剿”,进攻和防御都是一种最主要的战斗形式。80多年前,中央苏区前四次反“围剿”战争中,初步展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一些基本内容,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军事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与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形成了党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军事指导理论体系,共同成为我们在过去夺取各种战争胜利,现在和将来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做好“争取和平与反击战争”双重战略准备的制胜法宝。面对伟大中国梦的共同理想,我们通过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我党军事历史的学习研究,更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坚定了对我们党、我们军队、我们共和国、我们民族的历史自信、现实自信、未来自信。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央苏区前四次反“围剿”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指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习近平同志则指出,要继承和发扬毛主席、邓主席、江主席、胡主席培育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奋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普遍军事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如果说,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之一在于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那么中央苏区前四次反“围剿”伟大意义之一则在于初步展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党和红军战略战术中的影响和地位,此后不断得到丰富发展,中国革命战争和历次反侵略战争均因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主导而获成功。
正如黄克诚同志在《关于对毛主席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一文指出的:“红军能够粉碎敌人的第一、二、三次‘围剿’,首先是由于毛主席的正确决策。”后来“由于王明的左倾路线在中央占统治地位,毛主席又被排挤。但他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方针在红军中已有深刻影响。在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指挥下,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一、中央苏区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重大影响和伟大意义
从1930年起,获得中原大战胜利的蒋介石,亲自指挥国民党军队对各地苏区进行“围剿”。到1933年3月,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领导下,中央红军和苏区人民进行并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今天,我们回顾这一伟大胜利的最重要现实意义之一,就在于更好地“纪念先辈集体,发扬优良传统;凝内对外,促进和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好“争取和平与反击战争”的双重战略准备,为打破东西方敌对势力“围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打下战略基础。
1、“围剿”和反“围剿”是土地革命战争的一种主要形式。大革命失败后,全国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从1927年8月1日起,我们党先后领导举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左右江起义、渭华起义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星星之火燎原大江南北,人民军队从无到有成长壮大。
当时,初生的红军十分弱小。而“红军的敌人国民党,它的情况是怎样呢?它是夺取了政权而且相对地稳定了它的政权的党。它得到了全世界主要反革命国家的援助。”从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开始起,任何一个革命根据地、红色游击队或正规红军,都经常遭到国民党军队“围剿”,敌人企图通过这种战略战术包围、捕获直至消灭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我们则不断进行反“围剿”的斗争。这种作战双方进行“围剿”和反“围剿”,采取进攻和防御的战斗形式,是中外古今的一种常见的战争形式。土地革命战争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
2、朱毛井冈山会师奠定了中央苏区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重要基础。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引兵井冈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领导部队进行三湾改编,提出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确立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南昌起义后,朱德、陈毅等领导起义余部进行赣南三整,发动了湘南暴动。1928年4月28日,朱毛红军宁冈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朱毛红军会师后,两支部队优化组合、优势互补,为打破国民党“围攻”、“会剿”和粉碎前四次反“围剿”打下了基础。1929年12月28日,红四军古田会议召开,选毛泽东为前委书记,提出必须确立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会后,红四军与闽西红十二军、红六军合为红一军团,不久与三军团合为红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委、总前委书记,全军3万余人,成为当时全国实力最强的红军。党中央向各地推介朱毛红军经验。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有60处关于毛泽东的报道。斯大林明确告知来莫斯科汇报工作的周恩来,应该学习毛泽东的经验。
3、中央苏区前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逐步确立起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党和红军战略战术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反“围剿”前,蒋介石调集10万军队,多路围攻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以4万对敌,采取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等作战思想,“五天内打两仗(一九三零年十二月三十日至一九三一年一月三日),于是富田、东固、头陂诸敌畏打纷纷撤退,第一次‘围剿’就结束了。”此役歼敌1.3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2万件,成为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大一次战役,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为此,1931年2月,周恩来同志执笔的《中央给中国红军及各级党部训令》指出:“红军一、三集团军与江西劳动群众,在苏维埃政权之下的一致行动,得到了出人意外的结果,他们在伟大的中国革命史上,已经写上了新的光荣的一页。”亲历此战的刘亚楼同志后来撰文《伟大的第一步》(载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星火燎原》第2卷)盛赞此役“是毛泽东同志‘诱敌深入,准备反攻’、‘保存军力,待机破敌’、‘打好第一仗’和打‘歼灭战’等作战方针的胜利”。
第二次反“围剿”前,蒋介石调集20万大军来犯。红一方面军以3万对敌,采取毛泽东提出的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半个月中横扫700里,连打5个胜仗,歼敌3万余人,缴枪2.2万枝,成为以弱胜强、各个击破敌人的典范,内线和外线相结合的典范。
第三次反“围剿”前,蒋介石调集30万重兵压境。红一方面军以3万对敌,采取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以逸待劳,敌退我追的战略战术,六战六捷,歼敌3万余人。此役,使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了方圆5万平方公里的中央苏区。毛泽东后来总结说:“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
第四次反“围剿”前,蒋介石调集各路人马50余万进攻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以3万对敌。战前,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影响,毛泽东在宁都会议上被解除兵权,但是他的正确战略战术已对苏区军民产生深刻影响。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的指挥下,灵活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战略战术,消灭敌人3个师。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地方红军扩大到8万余人,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发展到鼎盛时期。
解放后,彭德怀同志在自述中感慨地说:以相对劣势装备和绝对劣势兵力,无后方接济的作战,取得了伟大胜利,粉碎敌人的“围剿”,创造了古今中外没有过的一套崭新的战略战术,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武库中新的发展——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这就是我们人民解放军常讲的毛主席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如果帝国主义胆敢发动新的世界大战,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仍然是指导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武器。
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显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性和人民战争的无比威力,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党和人民军队战略战术中的重要地位。此后尤其是经过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军事思想进一步得到了党内、军内以及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等的理解支持,更加坚定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在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结合的道路上进行伟大探索的决心,为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在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战胜国内外诸多强敌,最终赢得中国革命战争的辉煌胜利和异常宝贵的60余年和平发展时期,历史地奠定了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的重要基础。
4、纪念中央苏区前四次反“围剿”伟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围剿”和反“围剿”,进攻和防御,不仅是中外古今军事领域,而且是中外古今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一种通常可见的斗争、竞争形式。当前,我们面对十分严峻的形势,尤其是东西方帝国主义置二战后国际新秩序于不顾,企图转嫁经济危机和内部矛盾,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美国加紧重返亚太、加紧各方同盟、加紧实施“十条禁令”、加紧对华战略包围;日本右倾抬头、软硬兼施、“特使外交包围我国”,并与菲律宾等我周边国家以主权纷争进行“围讧”;国际敌对势力煽风点火,结盟反华,严重威胁我国安全。环球时报报道,日本《产经新闻》2011年12月1日曾就东亚峰会发表评论文章,公然宣称用军事、安保和外交的软硬两手“围剿中国无法无天的行动”。
为此,笔者深感,通过回顾中央苏区前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有必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集体纪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继承和发展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军事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和战略意识。比如,可以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以回顾“918”事变、“珍珠港事件”等为契机,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关键时间点为契机,以牵头倡导召开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军事外交战略年会、世界和平年会或者东北亚和平年会为契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运用一切宣传教育和外交联谊渠道,争取美国、日本等国爱好和平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逐渐将日本军国主义等孤立起来,为打破东西方敌对势力“围讧”,为实现中国梦打下战略基础。
二、中央苏区前四次反“围剿”中,初步展示了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中的战略战术
早在井冈山斗争前后,就萌生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部分内容,如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红军三大任务、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粉碎国民党军队“进剿”和“会剿”的战略战术、游击战争“十六字诀”、建立赣南和闽西根据地等。在中央苏区前四次反“围剿”中,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中的战略战术开始得到初步展示和运用,此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得到不断丰富,直到1947年12月毛泽东正式总结提出十大军事原则,再到建国前后的继续发展。
一是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第一次反“围剿”前,“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要一方面军去打城市。张宗逊同志在回忆录(2008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中写道:“红军围攻长沙城达半个多月,眼看没有希望攻进城了,蒋、冯、阎军阀之间的大混战又将要结束。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前委的领导下,及时作出正确决定,红军于9月12日主动放弃了对长沙的围攻,这就又一次避免了强攻中心城市可能遭受的损失。”后在讨论和部署时,朱德、陈毅、周以粟、曾山、陈正人和林彪、罗荣桓,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蔡会文,罗炳辉、谭震林等支持毛泽东意见,确保军民齐心,集中兵力,实施总前委战略意图,隐蔽设伏,歼敌主力于农村和野外。
二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第二次反“围剿”时,红军主力按毛泽东意见秘密转移,运动包围并歼灭敌28师和47师一个旅的大部。接着,在白沙歼敌43师大部和47师一个旅的残部。在中村歼灭前来西援的敌27师近一个旅。攻克广昌,歼敌5师一部。突袭建宁,歼敌56师三个多团。五战五捷,消灭敌人3万多。
三是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第一次反“围剿”,毛泽东在围中设围,用4万红军打张辉瓒9000人,龙岗一战不走敌人一兵一卒。第三次反“围剿”,红军西临赣江,东南北三面受敌,毛泽东和总部决定向东面的莲塘、良村、黄陂方向突进,集中兵力在莲塘歼敌一个多旅,在良村歼敌54师大部,在黄陂歼敌8师约四个团。
四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第一次反“围剿”中,朱德来到正面攻击张辉瓒部的红三军进行动员部署和思想准备。时任红九师参谋,后来曾任国防部长的耿飚同志回忆道:“总司令简短的动员结束了,但他的话久久地回响在指战员心中。”“现在,就是这颗被国民党悬赏二十万光洋的头颅,就是这个被多次宣布己被‘击毙’的英雄人物,正指挥我们在反‘围剿’战争中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五是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四次反“围剿”均是如此。第一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五天内两战两捷;第二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半个月横扫700里,连打五个胜仗;第三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一个多月六战六捷;第四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连续消灭敌人三个师。仗仗体现了我军不怕牺牲和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
六是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有3000多白军参加红军。我军缴获武器12000余件、子弹100万发。朱德指示把俘虏的无线电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创立无线电通讯大队,对他们说:不要看红军现在没有电台,将来敌人会给我们“送来”。并说,革命事业就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这支队伍在此后几十年战争中屡建奇功。
七是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第一次反“围剿”中,红军在龙岗战役的胜利欢乐中度过1930年12月31日,在“短暂休整”后就乘胜追击去打谭道源部。
八是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第一次反“围剿”中,红军主力设伏后,先弃谭道源师、打张辉瓒师,再打谭道源师,就是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歼灭敌人的典范。其他三次反“围剿”也经常是运动中歼敌。
九是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第一次反“围剿”时,红一方面军先打孤军冒进的张辉瓒师部以及两旅,接着打集结一处的谭道源师,就是成功战例。
十是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前四次反“围剿”中,红军不按中央错误路线攻打南昌、九江,后来又撤围赣州,不打赣州打漳州,就是此例。
三、中央苏区前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展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人民战争思想的巨大威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和推动历史的主要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对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战争进行了一些科学总结和分析。列宁、斯大林等领导十月革命及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对武装斗争有许多论述。由于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不同,马恩列斯对于怎样组织人民战争没有做系统的论述。随着时代发展,这个课题在中国革命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得到了系统解答。
1、人民战争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体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以人民战争的思想和实践,把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战争的理论提到新高度,大大丰富了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体系。前四次反“围剿”前后,毛泽东等的人民战争思想已经十分明确。毛泽东总结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围剿”中,各游击区以地方武装为骨干,领导赤卫军、少先队,运用游击战术,积极执行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等任务,为夺取胜利创造有利条件,以至于国民党军哀叹:国军处处黑暗,共军处处明亮。实践证明,“毛泽东军事思想之正规红军、地方武装和群众赤卫队三者结合的人民战争武装力量体系、‘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方针、游击战争的‘十六字诀’、运动战的战略地位、战略上的持久战和战术上的速决战的结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群众运动的整体,既是三次反‘围剿’胜利的经验总结,也是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作战原则与方法。”从那时起,游击战、运动战与人民战争这三位一体的战争成为我们党领导的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一种主要战争形式。
其中,毛泽东亲自和参与组织指挥的战役战斗达239次以上,亲手撰写的军事论著和作战文电达500多万字以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军事理论,在世界军事史上树立起一座伟大里程碑,屹立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列。马列主义普遍军事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实践,由此不让中外古今任何军事集团、军事领袖、军事将帅、战略家、理论家的理论和实践。
2、以人民战争思想为核心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具有空前的国际影响。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以人民战争思想为核心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战争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亚洲,越南军民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采取破袭战、伏击战、竹尖战、地雷战等战法,战胜法国殖民主义者和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完成统一;在非洲,阿尔及利亚人民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打败法国殖民主义者,赢得独立;在美洲,古巴革命者以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斗争,走向胜利。一直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人民和政党,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忠实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盛赞毛泽东说:他的思想将继续指导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一直到太阳永远不再升起。前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联合国全体大会专门发言赞扬毛泽东:差不多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影响遍及整个世界。他实现自己理想的勇气和决心将继续鼓励今后的世世代代。美国作家史沫特莱称颂说: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袖人物,每一个都可以同古今中外社会历史上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感慨道:毛泽东的排列略高于华盛顿,因为毛给国家带来的变化,比华盛顿使国内发生的变化更为重要。
与此同时,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以来也备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广泛关注,东西方敌对势力纷纷慨叹:“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指出: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反对以纯军事性考虑为基础来进行速决的战争,而这种观点却是美国战略思想的主要基础。美国前国防部长助理部长菲利普·戴维逊在他写的《毛泽东的战略一书》中指出:“哪个领袖能像他这样在这么多的不同类型的冲突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在入侵越南、朝鲜、非洲等战争中相继吃了败仗,回过头重点研究这些革命战争所直接受到影响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特别是人民游击战争的理论,企图从中找出对策。而美、日、俄等国的研究部门和军事部门,都有众多人员在坚持研究和学习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
3、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实现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凭借船坚炮利和先进战略侵华百年,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险,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都遭失败。十月革命后,是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以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取得革命战争胜利,先后战胜1000多万国内外反动军队,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屹立在东方,迈出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92年来,中国革命的对手之强大、战绩之重大,建设的困难之巨大,改革的成就之伟大,堪称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国历史之最。老一辈革命家乃至建国前后我们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处民族之危难,顺历史之潮流,聚民众之伟力,集人性之光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信仰、精神、思想和战略属于千秋万代,他们属于千秋万代。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
江泽民同志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动情地指出:毛泽东同志永远生活在我们中间,我们要认真学习他的科学著作,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深情地指出: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继续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四、学习研究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思想和战略思维,大兴战略研究之风,为善于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势做好积极准备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郑重指出: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能够在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领导我们党一次又一次地转危为安,就是因为他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具有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具有远大眼光,因而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制定并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战略。现在,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许许多多的重大问题需要进行战略谋划。凡是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和党的建设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凡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问题,也都需要从战略上拿出治本之策。
“研讨合为时而办,文章合为时而作”。放眼世界,经过二次大战以来的60多年发展,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世界仍然很不安宁,敌对势力正在对我们乃至整个第三世界加紧实施西化、分化,和平演变、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就是例证。经过改革开放前后60多年的伟大建设和伟大改革,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黄金发展期依旧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经过92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已成为拥有85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但是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消极腐败现象,影响党群关系和执政基础。
战略事关国家大局。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集体纪念和崇敬老一辈革命家、维护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威信、不断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基础上,积极学习研究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思想和战略思维,大兴战略研究之风,加强对党史、军史、国史、中华民族复兴史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教育,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打下基础。
1、大兴“全面贯彻党的指导思想”战略研究之风,为中国梦打下思想基础。全面学习研究和宣传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一系列党的指导思想战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特别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依据、“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等,统一思想,凝内对外,改革开放,攻坚克难。
2、大兴“十八大报告重要部署”战略研究之风,为中国梦打下发展基础。在十八大的重大战略和部署,特别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和党的建设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以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问题上,抓好学习研究和宣传贯彻。还要重点加大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昌九经济走廊发展等区域经济社会战略研究,加大促进五大关系和谐、促进发展升级和小康提速、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及国内国际关系战略研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3、大兴“继承发扬党和军队优良传统”战略研究之风,为中国梦打下作风基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研究与发扬我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防止“四大危险”,经受“四大考验”。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发扬“党的三大作风”、“三大法宝”、“两个务必”、“三个有利于”、“三讲”等优良传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挥党的“五大优势”;发扬天下无敌的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五大野战军和志愿军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及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等;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全党全国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更加“团结友爱、坚强如钢”地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
4、大兴“应对新的国内外形势”战略研究之风,为中国梦打下策略基础。针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加大国家对外和平发展友好战略与内部改革发展稳定战略以及地方战略、各行各业战略等的学习研究力度,全面增强综合战略实力。包括可以在原有良好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合各类研究机构及政府和民间智库,组建成立中央(国家)战略(安全)委员会和各级战略机构等,或者增加新的战略研究任务,进行战略管理、战略应对、战略储备等方面的积极准备;“以正义的两手对付非正义的两手”,引导、管理好国际上出现的三股浪潮,推动形成世界和平统一战线,团结世界人民科学管控形势,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尤其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战略研究,使这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伟大军队,更加强大无比,在任何敌人面前永远不可战胜,为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和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总之,我们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学习党史、国史,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不断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为实现中国梦积聚强大的正能量。
主要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
[3]周恩来.中央给中国红军及各级党部训令(1931年2月)。
[4]刘亚楼.伟大的第一步[R].星火燎原(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共和国十大元帅传--彭德怀》第九章《第一次到第四次反“围剿”斗争》。
[6]张宗逊.张宗逊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
[7]朱德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8]鲁之玉等.王诤传[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9]谭献民.毛泽东群众运动理论与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1)。
(作者:江西省委统战部办公室干部。)
推荐: